今晨,笔者依旧循例煮上一壶清啡,倚窗静坐,浏览面书讯息。正当晨光微熹之际,目光偶然落于一则关于槟州行政议员林秀琴路见车祸冲下斜坡救人的报道。读罢,心头顿时一暖,恍若清风拂面,顿觉人间尚有温情。林氏路见车祸立即拔刀相助的新闻,可谓是为现在这个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人心不古的世道带来了一股正气。
尤令人动容者,林秀琴未著官服、不摆官威,顶著烈日,撩起裙摆,跪地援助,毫无矫饰作态之嫌。可谓是身体力行地践行了其身为掌管社会福利事务的行政议员之职。须知,官职可予,仁心难得,即使今天她不是行政议员,仅是布衣庶民,该善行亦值得受到赞扬与鼓励,成为社会的楷模。
然而,当笔者继续浏览评论区时,却不难看到一些酸民的嘲讽之言,言辞尖酸刻薄,看似嗤之以鼻地讽刺该助人行为仅是作秀。更有甚者,阴阳怪气地反问道:“刚好记者也经过意外现场是吗?”此类言论,令笔者不禁感慨良多。原本为一片温暖的善举,竟被某些人曲解为虚伪之举,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无奈。
试想,逻辑上,如何可能有人专门安排一场车祸以作秀?这种设想实在荒唐,根本不合常理。无论如何,试图将真诚的行动抹黑为虚伪,实则是对社会善心的一种亵渎,也使人对某些评论者的价值观深感忧虑。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此言不虚,言语的力量有时可以温暖人心,亦能摧毁一切。记者之所以报道此类新闻,正是为了将社会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广而告之,让更多人感受到人间温情。可偏偏评论区内,那些躲在键盘后的鲁蛇们,却纷纷散播负能量,冷嘲热讽,领袖以身作则,他们却曲解为做戏。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人对所有事物的解读,仿佛总是带著阴谋的色彩,无论什么善行,到了他们的眼里,似乎总是另有所图,无法容忍他人真心的付出。
一心向佛之人,眼中皆是慈眉善目,心中充满慈悲与温暖,亦能以欣赏之心去看待他人的善举。而心中龌龊之人,却总是疑神疑鬼,看到一切都带有偏见与恶意,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善行,也会被他们解读为虚伪与做作。其眼中所见,尽是乌烟瘴气,心中所存,亦是满满的负能量。
这些心中充满卑劣之人,仿佛藏身于下水道中的耗子,身处阴沟之中,当他们偶然爬出阴暗的深巷,来到光明的街头时,却宁可选择不信阳光的温暖,花朵的芬芳。对于他人发光发热的事,他们总是冷眼旁观,心生嫉妒与怨恨,甚至言之凿凿地贬低他人的善行,嘴里满是恶意。他们自己不肯挺身而出,却将挺身而出之人贬得一文不值。他们宁可看到天下满目疮痍,也不愿看到为这世界缝缝补补的人。
当然,评论区也不乏充满正能量的言辞,许多人送上了如“好人一生平安”、“感恩”、“不分种族,给予协助,关心才是”之类的鼓励与支持。这些暖心的言语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它们让我们看到人性中温暖的一面,彰显了社会的正能量。
今时今日,信息传播的方式与过去大为不同。昔日,茶馀饭后的闲聊仅限于街头巷尾,而今,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言论的传播距离可谓广泛无比。网络上的言语暴力,其影响力有时犹如燎原之火,时而又如微不足道的风波。其潜在的破坏力常常被忽视,殊不知,它不仅可能伤害他人的心灵,也可能扭曲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对于酸民,笔者想说,若你不“服”林秀琴,认为她的善举没资格见报,那么就请先暂时放下伤人的键盘,去做一件实际的好事如“扶”一位老者,帮助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