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谈到教育改革,讨论有关国外的学习模式与学校系统时,就会有人嘲讽所谓的快乐学习。对他们来说,快乐学习就是毫无压力,学生想要怎样就怎样,老师没有要求,学生没有目标的学习模式,而很显然这些都是对国外学习模式的误解。
所谓的快乐学习并不意味着过程没有压力,学习没有目标,更不是没有要求,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而是透过师长的引导将无趣的反复练习和乏味的学习过程变成能够忍受,甚至体会学会之后的愉悦与乐趣。
事实上所有的学习过程都不是愉快,甚至是痛苦的,重点在于该如何引导与激发孩子们在学习的乏味、练习的无趣中体会学会后的乐趣,从中抵消他们对于学习过程的反感与排斥,形成他们甘于享受这个过程,并且懂得从中找到完成目标后所带来的内在满足。
这就像运动员每天固定的体能重训、跑步、对一个技巧与动作反复的训练日常训练,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极为乏味与痛苦的,而这些运动员之所以能够维持,甚至面对身体伤痛后继续坚持,是因为他们对相关项目的喜爱,可以透过这些练习屡创佳绩中得到快乐。
所有的成就后面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经历,每个钢琴、小提琴家都经历经历乏味、难受的技巧练习阶段,所有伟大的科学家在养成过程也都必然感受过学习的艰难与挫折,即使是贵为大老板的商贾在成为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前,也一定都有一段别人难以承受的创业过程,差别在于他们能够将这些经历转为自己成长的养分,成就自己的事业,而这个转化的力量就是对相关领域的热忱,以及最后的成就感。
孩子并不理解为何要学,也不知道各种乏味的练习,枯燥的训练到底何时能够结束,所以师长必须要能够有效的引导。所以所谓的快乐学习并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毫无目标的让孩子自己想要去学什么就学什么,不想学就放弃,而是透过引导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内在热忱,让他们从内心主动去接受乏味的练习与尝试,从而克服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与尝试的乏味和无趣。
现有学校教育模式
回头来看,我们熟悉的学校教育模式从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就与内在热忱,大多数都是从家长与老师的视角去强迫学习,孩子只能够从大人的角度判断自己的学习意义与价值,即使尽力考取60分,大人们还是觉得如果可以到70分更好,拿到90分则会被质疑为什么不能够考取95分,因此孩子们在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追求大人们的肯定,却从未体验过学习的乐趣。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子的求学终极目标就是在大人赞赏与肯定中完成学校教育,一旦脱离学校就不要再读书学习。这样别说建立一个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多人一离开学校就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全部从脑中删除,以至于很多人考试成绩一流,但在生活中基础知识却呈现出一无所知。
学习的过程注定是乏味,过程也难以得到快乐,只有对学习有热忱才能够熬过学习过程中的枯燥,能够做到这些才有办法从资讯科技发展与人工智能普及的未来中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甚至创造别人无法做到的成就,这才是快乐学习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