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开启了高中历史教学生涯,面对内容丰富的东亚史(包括了中国、日本、韩国和朝鲜),我内心既是兴奋,又是担心;兴奋的是我终于解锁自己教高中的能力,担心的是我该如何吸引高中生学习历史呢?
为了让高一学生可以在学习东亚史上有所收获,我花了不少时间在建立教材,将详细的内容整理出来制作成精美的PPT,除了帮助学生备考,我也希望学生借此工具建立对东亚史的兴趣。然而,东亚国家“距离”学生实在太遥远了,想要建立并累积学生的兴趣,一点都不容易,这是我当前在教学中所面对的挑战。
我在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更靠近现场,以拉近跟历史之间的关系?”
“户外教学”的念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起来。我喜欢户外教学,在大学时,教授会安排户外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教授提醒我们要保持“低调学习”的心态,当下不是在彰显知识的时刻,得让眼前的“历史场景”来教育我们才对。
不约而同的是,高一的学生也表达了对“户外教学”的兴趣。为了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我的责任便是阅读课程内容;我发现“明朝郑和下西洋”与马六甲的密切关系,这成为“在马六甲巧遇郑和”的关键要素。我开始搜索资料,著手安排考察的路线,从中得知马六甲文化部早已经将郑和下西洋发展成为一项旅游观光事业,这样的信息减缓了我内心的压力,也提高了整场“户外教学”的参与感。
然而,要举办一场成功的“户外教学”并不容易,其中包括不少琐碎的行政工作,首先必须向校方提出计划,计划批准后才可以著手报名、找领队老师、安排交通、向教育局申办等工作,靠著校方的支持和学生的配合,“户外教学”顺利展开。
在一切就绪下,师生浩浩荡荡地游走在郑和遗留在马六甲各个角落的足迹,从三宝山、宝山亭、郑和文化馆、郑和历史博物馆等,学生看到了许多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展品,也感受到郑和在15世纪出访马六甲时的经历。虽然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到马六甲,但是学生的回馈,给了我新的体会,他们表示:“从前游走马六甲时,都只是‘走马看花’,从未如此细心地去以‘历史现场’的角度来考察一个地方,而今可以‘重返现场’,无疑是一大学习和突破。”
确实,“户外教学”不仅是“重返现场”,更是让自己“进入现场”,去体验一回历史人物过去的经历,这是课本以外的重要教学,当我们愿意走出课室,我们便给了自己一个 “重新认识历史”的机会,这是“户外教学”的意义,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价值,因此,“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户外教学”下了一个完美的定义,而我成了落实的重要驱动者。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