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对社会的记忆要靠前人做好记录,把事件的经过流传下来,才不会让后人遗忘。如果遇上外力的破坏,很多史料就会被毁于一旦。例如日军入侵马来亚之后,绝大部份华团领导层因恐遭到日军清算,纷纷把会馆的会议记录、会员名册、以及会馆与当时中国政府的往来书信烧毁,以致许多会馆二战前的历史文件资料大部份已丢失。
中国抗战期间,东南亚华社掀起支持祖国抗战热潮,华人会馆纷纷响应筹赈运动。日军入侵后,许多领袖都牺牲了生命。随著时间流逝,即便有心人想要透过口述和田野调查去复原,受限于人力财力结果经常都事与愿违。
历史可以被原谅但不能被忘记。我们祖辈遭遇日军的迫害岂能随时间的流失而被淡忘?大马华社二战时遭遇日军迫害的记忆,华团领导层有责任发动各地方华社进行相关史料的收集,距离抗战胜利至今已八十载,超过三代人的时间,抢救历史的时间愈推迟,困难度愈大。
中国大陆经济起飞后,几代人下来对日军侵华干下的滔天大罪仍然牢记在心。这一点大马华社理应向中国看齐,各地方历史悠久的华团都曾见证日军的罪行,华团的领导人有责任去爬梳这一段历史。尽管文献资料有限,也能够透过口述资料的采集记录下来。一些中文报章已将早期的新闻报导电子化,有助于于把零散的资料挖掘出来。目前国内大专院校也非常热衷于地方历史的研究工作,华团应把握契机,成立地方史研究委员会与国内八个开设中文系的大学合作,资助研究计划。
书写地方大事迹的方法并不难,首先是先找出地方上过去出了那些名人,他们参与了地方上的那些办学活动,以及对领导地方华团、创建坟山做出那些贡献。然后必是参与筹赈会与发动抗日运动有著怎样的表现。华小的校史、各地坟山安葬了当地那历史名人,以及当地坟山管理委员会留下了那些会议记录,均是可挖掘的史料。另外一个重要线索就是这些领袖曾经给中国祖籍地的亲属写过那些侨批。掌握了这些资料,就具备了还原地方的抗日史的条件。
保存历史,是不想让别有居心者轻易抹去历史的真像。生活在这样的国度,华人社会没有养成书写自身历史的习惯,不出两代人,一切都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将来的华社如何评价现有华社领导的贡献,保存历史的力度应是其中一项评比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