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评论员,都尽可能以中立的立场评论政治。但是“中立”的定义,会随著不同的格局而移位。举个例子,100的中间点是50。倘若格局限制在50,那么中间点则是25。把25放在100的格局,“25”的中立点则看起来倾向0,多馀100。以100的格局看待,已经是不中立。
在这个论述上,很多中文报的评论员(不是全部),都是以“华人”的格局来评论。这个看似中立的论述,若放在全马来西亚选民的格局,则是偏向华人。因此,很多都以“中立”的立场偏向一边。笔者则尽量以更大格局的“中立”写作,更倾向另一边,以“中和”其他作家的写法。因此看起来很像是更加偏向另一边而被标榜不中立。
笔者没办法完全中立,因此会刻意偏向另一边,以便读者拿来和其他作家做出对比,在心目中产生中立。譬如:过往,很多作者偏向“承认统考”来批评前朝,而笔者则是以马来人角度看待,以便读者能更清晰了解整体情况,达到更加大局的思路,而不是中文政客媒体给设下的限制。
2018年和2022年大选的成绩,是马来西亚选举史上的两次转折点。一是改朝换代,二是不再是一党独大。这两场选举,看到的是各党各派,以及不同族群和社会架构的选民反复立场,很多“原则”被抛到后脑勺。
什么原则?这些原则在过往,都可以让选民秉持“英雄信念”来面对前朝政府。净选盟的“干净选举”,希盟的“廉洁”,“反裙带文化”,“公平对待各族”,“捍卫华教”,“让人民过上舒适的日子”等等。秉持著这些“原则”,选民很轻松的可以在政党间做出选择,并且堂而皇之的对“没有原则”的前朝政府嗤之以鼻,冠上贬低的称号,以及以“英雄姿态”投下手中的一票,心想是为了下一代,以及更好的马来西亚。
然而,到了现在,选民才了解几个事实,那就是:
1. 你的“原则”,不是其他人的“原则”。
2. 政府只有一个原则来施政,反对党则可以有多原则来攻击。
3. 若不同原则起冲突,人数多者为先。
简单举例,“捍卫华教”这个原则,在被行动党和华教人士诠释后,可以分成:承认统考,制度化拨款华校,确保华校师资充足,华裔子弟公平获得奖学金而非叩首于土著特权,建立新的华校等等。
在“中立”的立场,若以华人的格局为限,大多数华人选民都是倾向于“捍卫华教”。因此多数以中文圈子的选民,都会把“捍卫华教”当成大家苟同的立场,而关注在指责执政的一方。那个时候,执政的一方是马华公会。因此在中文圈子的选民,都会仗著“捍卫华教”的原则,贬低马华,憎恨马华,并冠上“卖华”,“汉奸”的称号。
拿这个例子,放到今天的政局,与马华较量最多议席的行动党,解决了那一个?以上提到的承认统考,制度化拨款,增建(不是搬迁)华校,公平奖学金等,哪一个不是按著马华还在朝的时期办事?别说60年对垒两年,方向都已经是违背原则了。方向违背原则,即使给个2-30年也无济于事。
华裔选民似乎对之前诠释的“捍卫华教”原则有所放缓,不再给马华2.0-行动党冠上贬低的名称,相关团体也不再吵吵嚷嚷霸气要求承认统考等等。而且执政一方也把所有指责马华的华教课题推三扯四,“不是我的部门”,“政府会尽力”等等来推搪。最可笑的是,唯一的理由是“难道你要支持绿色浪潮?”。
讨厌马华而支持希盟
“绿色浪潮”,似乎让今天的华裔内阁成员轻松避开所有用来攻击前朝,尤其是马华的“原则”。与“贪污腐败种族主义”的巫统合作,撇清华教,保持土著特权,提高马来文化地位,马华所做过的,没做成的,都被拷贝传承下来,成为实至名归的马华2.0。有了绿色浪潮,多数华裔选民用来憎恨马华的“原则”,都被撇在一旁。剩下的只有在心目中开花结果的“憎恨”。即使说,很多人讨厌马华,但却说不出因此支持希盟的理由。
绿色浪潮,恰恰证明了你的原则,与多数人的原则相违背。现在的问题是,鸡蛋与鸡的悖论,到底是政客制造了“绿色”恐怖来控制华裔选民,还是华裔选民自发的对绿色产生恐惧,而罔顾一切原则以阻止绿色的袭击?
当然,“捍卫华教”只是诸多原则的其中一个。其他包括违反竞选宣言的“减轻人民负担原则”如下调油价,降低税务和高教贷学金,“干净选举原则”的不在补选时期特别拨款,“反裙带关系原则”的公开招标,“司法公正原则”的政治不介入司法,如政治人物提拔法官,操控检控单位等等。
捍卫原则,已经被沦落成“难道你要支持绿色?”的做法。赛沙迪,是唯一一位捍卫立场原则,坚持巫统副首相贪污案被暂时撤销诉讼(释放不等同无罪)这个做法是错误的。结果因“绿色恐惧”,深怕巫统会与希盟拆伙转向支持国盟组成政府而对其百般辱骂。若是已经放弃“原则”,则不应该理直气壮的对待捍卫之前原则者。记得2022年前,是多么的痛恨巫统主席,很多希盟领袖还以“英雄姿势”说要送他入狱,什么一票马华就是一票扎希。
若因为所谓的“大局”成为新的原则,同意了违反原则的做法,那么就不应该用新原则来攻击还在捍卫旧原则的人或政党。更换原则,就已经失去了道德制高点,那么就应该放弃“英雄姿态”,不应该憎恨,而是更理智的了解国内政治局势而做出明智的判断。以原则而生的憎恨,应该以大局而摒弃的原则而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