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而言,企业是必须不间断的寻求突破和增长,就像上市企业每年也要按著同年对比的增长来做指标。
老品牌、百年企业,也无法停止去做更多的转型或转变(crossover)活动,以防止其自身的品牌老化,与时代脱节。
但是,如果公司处于以下的3种情况,就不建议拓展了!
创业者喜欢搞“产业链、生态圈”?
先聊聊马来西亚的经商文化。
马来西亚初创公司以及中小型企业喜欢把公司设计成一站式,然后开始制定自己的生态圈大计划,把格局放大,敢梦敢想!
这是因为由于我们没有人口的红利,国际市场份额也不够大,所以不容易做到细分领域,因此,如果在创业者专注在一种产品或服务,很难生存。
况且现今的马来西亚,处于非常适合创业的时代,我们这里的物价成本、法律的完善、经商的机会都比其他东南亚国家相对的有优势。
所以,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几个朋友,喝喝茶、聊聊天,然后就开始兴致勃勃的筹备创业了。
1-10的创业过程
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很多人都会经历类似的过程:
一起创业,二话不说,聊到三更半夜;四大计划,五大指标,成立六大部门;七大板块,八大项目,还有九大目标,这种公司的命运可想而知,通常结局都会是“十恶不赦”。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七大板块类型的创业模式呢?似乎我国的经商环境都必须要在一个产业上,添加更多的产品服务,更多的价值才有更高的竞争优势?
企业什么情况下不建议做拓展?
其实拥有产业链和生态圈并不是坏事,只是创业者们可以先判断自己公司在哪个阶段,是否合适在现阶段拓展?
如果你的公司面对以下的3种状况,企业最好还是先做好内部的整顿,再来谈市场的扩充:
1· 缺乏稳定的“向心力”
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外部势力,而是内耗所产生的结果。大部分的企业经历的衰败,都不是单单因为资金的不足而已,或是被竞争对手打垮。
见过最多的例子就是股东之间的意见不合,赚到钱或赚不到钱都可以成为吵架、散伙的理由。所以,如果股东或高层没有稳定的向心力,还是先整段好内部在进行拓展吧。
2· 缺乏卓越的“经营者”
不是战略不对,而是人才资源不到位!
一般中小型企业的内部人才,都属于是管理型人才,他们拥有优秀的汇报能力,可以告诉老板事情发生的由来以及结果。
但是一家要进行拓展的企业,必须要有卓越的经营者,他们可以依据公司的现况来提议发展的方向,也可以按实际的业绩报告去调整企业的季度目标或月度目标。
一个卓越的经营者,可以领导公司的走向,有想法、有做法、有行动、有检讨、有战略。
如果一家公司只有老板自己是经营者,可见这种企业没有多大的竞争优势,顶多是一家有组织的自由工作者而已。
3· 缺乏有效的“系统性”
无法做到真正放手,无法传承与复制。
有些业主认为自己一切都很好,团队领导之间的向心力也很强,也不缺乏经营者,产品会说话,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但是,当谈到老板要放手、成功要复制、公司要传承的时候,就无法实现了。放手,指的不一定是卖掉公司,或者把企业搞上市。
更多的情况下,企业要做到的“放手”是,一位很有能力的老板,想要复制拥有一批也有相同能力的人,不管是卖产品还是高技术。
最后,期待所有经营企业的老板,不要让项目变大、板块变大来掩盖上述所提及的3种情况,做生意如同做修行。唯有看到事情的本质,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如果一切都可以靠虚张声势来做发展,那还有什么长青企业可言?真是奇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