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男子透过社媒X贴文表示,药剂师的工作非常简单,只是把药丸装进袋子,然后爽赚月入5000令吉。该男子认为,药剂师的工作是每个人都能完成的事,不应该是一份高薪工作。
不少药剂师留言反驳,药剂师是专业人士,工作不容出错,否则会闹出人命。
无可否认,人们对药剂师的既定印象,往往是停留在医院门诊药剂部柜台,有点像客服员的“派药员”。
虽然药剂师在医院和药房扮演著至关重要的角色,领著一份看似“高薪”的工作,但很多时候却是吃力不讨好,常常被夹在医疗系统和病人之间,像个“夹心人”。
药剂师不仅需要处理庞大的日常工作量,还经常需要应对人情世故的挑战。例如,当解释药物用法时,有些病人会觉得药剂师不是医生,要求药剂师不要啰嗦;或者在药物库存不足时,病人会对药剂师发飙。
此外,由于看诊时间过长而身心疲惫,一些病人在药剂部等待时可能会情绪失控,将负责“最后一站”的药剂师作为出气筒。更甚的是,在私人药剂行工作的药剂师们还可能会因为附近药行几令吉的价差而被骂得狗血淋头。
然而,我们鲜少看到药剂师发飙,大多数仍会秉持专业精神向病人耐心解释,可说是“忍功”一流。
不得不提,在医院工作的药剂师也必须和医生一样执夜班(oncall),虽无法享有轮班津贴,仍任劳任怨地为病人服务。
与医生相比,药剂师的大众认知度往往较低。毋庸置疑,医生是民众寻求医疗服务的首要联系点,角色更为显眼。此外,医生经常在被主流媒体、电视剧和电影包装成“英雄”,进一步影响了公众认知。相反,药剂师往往在幕后工作,媒体曝光率较低,导致人们无法摸透药剂师的角色。
职责和角色
虽然是老调重弹,但笔者还是想分享关于药剂师的一些职责和角色。首先,药剂师是具有大学药剂文凭,注册于大马药剂师委员会(Pharmacy Board Malaysia)的专业人士,其专业认证可以透过卫生部的Prisma 网站搜寻。药剂师具备药物化学成分、作用机制、剂量、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专业知识,主要任务是进行药物核准、分配和咨询。
再说说门诊部药剂师的流程。首先,门诊药剂师必须仔细筛查(screening)医生的药物处方。这包括仔细审查每一种药物剂量和服食次数的准确性,并检查患者的病史,确保药物处方的兼容性。在筛查过程中,药剂师一旦发现处方错误或不一致,就必须马上联络医生(intervene),建议替代药物或剂量调整。
随后,药剂师必须确保药品标签(label)准确无误地显示患者姓名、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以及其他重要信息,如过期日期和警示语。
在把药物放进标签袋子后,药剂师必须再度核对(countercheck)药物的剂量和数量,最后确保把对的药物分配(dispense)给对的病人。药剂师也会在特定情况下,为有需要的病人进行药物辅导(counselling),确保病人明白正确的药物使用方式,以达到最佳疗程的效果。
在医院里,除了负责门诊的药剂师,还有许多在幕后埋头苦干的药剂师。这包括负责管理病房药物供应的药剂师;负责协调和优化住院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药剂师;负责检查和实施化疗方案的肿瘤部(oncology)药剂师;负责制备混合无菌药物,如静脉注射输液和肠外营养溶液的无菌药品(aseptic product)药剂师;负责处理药物买卖和物流的库存药剂师等。读者可能不晓得,现任卫生总监其中一名特别事务官也是药剂师。
在一些缺少人手的地方,一些药剂师还必须兼任以上所有职责。由此说来,药剂师可说是必须八面玲珑,面面俱到,必须多才多艺才能胜任。
推动公共健康醒觉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在新冠疫情爆发和流行期间,药剂师并无退缩,继续为社区提供防疫用品和免费咨询,是许多无法到访医院看诊患者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药剂师都积极参与公共健康醒觉和验血活动,为社区提供健康咨询,提高人们对药物安全和早期预防疾病的认识,在维护全民健康方面不遗馀力。随著药剂毕业生的增加,一些药剂师也提供增值服务,投身于营养、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和体重管理等领域。
在社媒普及的当下,人们对于药剂师的认知已经有所提高。值得欣慰的是,有不少充满活力干劲的年轻药剂师通过脸书页面(引:药剂师不只是会派药),制作与药物相关的视频与民众互动,自愿为人们答疑解惑,无形中改变了药剂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刻板印象,提升了药剂专业的整体形象。
通过了解药学科研和医疗保健的最新进展,药剂师不断与时代同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心为民众服务,提供个性化体验,并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倡导活动,药剂行业的能见度和信誉必定能乘势而上。
日本企业松下(Panasonic)创办人家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秉持者不屈不挠的信念,相信有一天,药剂师不会再是无名英雄,而是实实在在的药物专家(K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