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的摆拍现象,常游走在真实与虚假之间,不断试探人们对虚实的判断力,令人眼花缭乱。近年来由于网红行业竞争益发激烈,造假摆拍事件层出不穷。为了求得在茫茫网海中博取网络用户的一丝关注,网红们总是想尽办法,一再降低道德底线,在所不惜求出位。造假内容的脚本通常是网红和团队提前精心准备策划,再以夺人眼球的标题、内容叙述等手段,抓住人们猎奇心态,让虚假摆拍内容迅速发酵,变成网络热闻。
近期发生的两起引人热议的网红造假事件,分别有“马来西亚歌手网红惊传死讯,举办告别后‘复活’”、以及“在法国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系摆拍引流”,就是时下的流量至上诚信甩一边的例子。当网红造假事件被揭发后,媒体又继续进行篇幅不小的连续追踪报道,广大的吃瓜群众也推波助澜地转发相关事件等,相当于免费帮造假者“宣传”了一番。事后的社会舆论的波澜不大,负面舆论并未对网红们的流量和粉丝数量造成太大的影响。
一些自媒体公然造假骗取流量是表面现象,实质真相是背后的推手为了谋取利益。网红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靠的是网络的高度曝光和点击率来赚取广告收益,并通过视频或社交媒体内容中植入商品推销。然而,目前尚未有针对网红行业的明确道德准则和法律责任的制定,这导致了许多网红为了追求曝光率和人气而故意制造虚假内容,逐渐形成一股歪风。
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对100多名网红发布的帖子进行的审查发现,其中81%存在潜在误导性背书和证言。这足以引起政府或公众对网红行业的关注和反思。此外,RMT大学的市场营销高级讲师Torgeir Aleti博士表示,创建算法的人不关心用户观看什么,只要他们继续观看。如果虚假叙事更受欢迎,它们可能会被推到最前面。因此,这是一个危险的空间,用来接收“
事实”,消费者需要将其视为仅仅是一个娱乐平台。我们应该记得的是网红通常是被付费推广产品的,他们的内容可能并不完全真实。
简言之,当你以为自己只是猎奇心态浏览网络,殊不知早已成了猎物。
在信息时代,用户应该具备足够的思辨能力,不轻信一切所见所闻。每次浏览网络,都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依靠电脑算法推送的信息,质疑其真实性、背后的动机等。我们有必要加强实施一些措施,如:利用多元化信息来源、培养批判性思维、核实消息来源、提升媒体素养、建立网络安全意识,以及进行教育引导等,以便有效提高用户在信息时代的思辨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慎防变成虚假内容流量的帮凶或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