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币跌跌不休,许多人马上联想到在新加坡赚新币带回马币有多么的划算,大家的逻辑是在新加坡攒了钱带回马来西亚,可轻松靠汇差累积财富。这种算法纯粹只聚焦于扣除各种生活开支后的剩馀,按新国的消费水平,打工一族要在当地要过得轻松自在有素质的生活,储蓄幅度必然就会受到挤压。
新加坡地小人稠,社会竞争激烈,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容易产生“怕输心理”。固然新加坡人来到马来西亚时心理上的确存在短暂的优越感,一旦回到拥挤的小岛之后,又得迅速武装自己聚精会神的打拼。大多数马劳在新加坡过得极度节俭,一切只为过了新柔关卡后能够尽情的挥霍,这样的生活是否健康见仁见智。
固然新加坡不乏工作机会、新币兑换马币的汇率屡创新高,但是数字的背后,高昂的子女教育费、老人的医药费、不断推迟公积金领取时间、奇葩制度下的拥车证、99年收归国有的屋契,可能还会再调高的消费税,林林总总的各种支出,再高的币值兑换率,如果所得没有增加,要在新加坡落地生根谈何容易?
在新加坡工作者,固然计算新币兑换马币时会感到无比的喜悦,但关键还得要有多馀的新币才能彰显购买力。如果在新加坡所赚取的只够应付在当地消费,新币的币值再上涨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不少人年轻时抱有一种想法,在新加坡赚够了就落叶归根返回大马,但整个青春献给新加坡,在那里累积的人脉、社会网络,回到大马不一定可再利用,大概率要重新开始。因而大部份都选择继续留在新加坡。取得永久居留权之后,往往因购屋、子女上学的费用考量,最终都选择入籍新加坡。最初的时候还以为走一步看一步,蓦然回首时已经找不到回头路。
新加坡政府处处为人民著想,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好政府。但是,把人民当小孩子来管,而且大事小事都要管,孩子长大了就会感到厌烦。留在马来西亚所享有的生活自由度,那不是3.5倍的新币可交换的,尤其在大马人敢于向欺压老百姓的烂政府说不。而新加坡人还处在一种希望反对党在别的选区获胜,自家选区仍要人民行动党照顾自己的权益,重重矛盾的心理写在新加坡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