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周某天同事老陈带了两本他大学时期的教科书来找一些材料,跟我介绍说这都是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出版,是该领域最经典的大学教科书,我随口就问说同样教科书,柏克莱的学生在用,马大的学生也在用,学生的程度会一样吗?
老陈立即摇头,他说即使使用同样教科书,但学生的内涵和格局肯定不一样,大学不是念书而已,设备、师资、同侪之间互动等都需要纳入考量,而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显然各种条件都比马大好,即使同样教科书,并不会让学生也有一样的内涵与格局。
作为一个中学老师,每年都看着一届一届中学毕业的学生走向大学,也因此很常被学生问到大学该怎么选,所以从来没有停止思考过大学的意义与目的。如果要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全世界所有的管理学院所学的都是那几套经典理论,各地的大学教授的物理都离不开牛顿和爱因斯坦,翻开每一所资讯管理科系的课程架构,会发现都是类似的主题和专业内容。甚至在某些领域,不管你是哪个国家哪所大学,都是在使用那几本经典教科书,因此从专业知识的培育来看,可以说去哪里都一样。
不同的是大学所提供的学习环境,所谓的学习环境包含教学设备、实验室器材、教授的专业能力、助教的水平、同侪之间的互动与刺激等。专业课程是学术能力养成,环境则是一个人格局的孕育,有知识没有内涵和格局,那并不会成就一个伟大的学校与人格。
18岁到25岁这个阶段是生命中最有活力,也是最没有负担的阶段,大学不仅要提供专业能力的学习,也必须要让他们自主探索自己的生命,了解自己的内在,从中找寻一条属于自己未来生活的方向与道路,相信很多读者也都是在这个阶段才真正了解自己要什么,也很多人因为大学的生活而奠定了日后生命的历程。
因此一所伟大的大学就是够让这些年轻人挥洒青春的舞台,提供一个学生能够从自全球最顶尖的大师接触到目前最前端的知识的环境,建立一个大学生能够从来自各个地方最优秀的硕博士助教那里获得启发的课室,营造一个让不同背景学生可以一起合作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方案、报告的学习环境,又或是让学生能够完成一个个实验或是创作的设备与资源,让大学生毕业走出校园时,有着属于自己的专业素养、内涵和格局。
营造环境
而在探索自己专业与格局的路上,难免会经历各种尝试,随之而来的也就是碰撞和挫折,确保他们能够从中锻炼与萃取,这也是一所大学必须要为学生考量的部分。因此如果大学只传递知识而忽略了生命的沉淀与学生格局的内在培育,那这样的大学也不太可能成为伟大的学校。
马大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顶尖学府,更应该理解上述道理,而马大要实践培育英才的目标,就应该将各种行政资源投注在如何营造一个让生命成长的环境中,而不是去管一个成年人的穿着与服饰,如果学术、行政人员都将时间投注在管别人怎么穿,那又有多少时间与精力提供一个能够让内心成长的环境呢?
再说,假设一所大学学校堕落到连学生的穿着都要被管,那相信他们对于学生的思想和创意也会有诸多考量与限制,这学校又如何走在学术前端?这个学校又该如何发展属于自己的学术特设与成就?
马大的校训是“知识乃成功之本”(Ilmu Puncha Kemajuan),很遗憾这所学校的领导层显然只有课本知识,忽略了如何提升学生内在,着装指南的执行更将这所大学曾经的伟大推向历史,就让我们为曾经辉煌的大学默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