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统选举进入最后阶段,媒体将焦点放在赖清德老家可能违规、柯文哲的农地违规改建停车场,以及侯友宜名下“大群馆”申请了99个门牌号、向学生收取高额租金的争议,一个月来占据了台湾大部份的新闻版面。让外国人看了真有点小题大作的感觉。但恰恰是选举战术的一环,因为老百姓喜欢看热闹,所以有市场。也因为有收视率,所以媒体也乐得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政论节目一些所谓的名嘴,从所陈述的论点不难看出其政治立场。很多时候是为配合主办方提高收视率而先拟好的剧本,上电视的过程不过是在演一场戏。但为何这类的节目仍然充斥在电视频道? 主因还是因为观众爱看,有市场价值。
纵使寒流来袭,台湾某些地区成天下雨,仍浇不熄民众的热情,上街参与政党的造势活动的现场观众,即使当中参杂用钱雇来的参与者,但仍不乏以行动力挺心中支持的候选人死忠份子。民众对政治人物的表现的评断大多透过媒体的报导而来,当媒体蕴含带风向的目的,虽然人民很容易就失去客观判断的依据,但西瓜黄梨摆桌上,随便让你选,谁的论据能够虏获民心谁就能出线。
候选人在台上使尽法宝展现口才,目的就是要引起台下观众的注意。要出来竞选者,嘴笨的基本上就输了起跑点。口才好还要有竞选策略的包装,用营销手法来突出自己、打击对手。愈靠近投票日,铺天盖地的各种攻击对手的招术就接踵而来,外国人看了眼花缭乱,但操盘却心中有序。
候选人经常把改革挂在嘴边口,爱台湾、爱社会做为宣传口号已成为竞选期间的一种惯用语。人民虽习以为常,但不会套用这些政治语言者,反而不接地气,过于彬彬有礼扮斯文者反而不受落。
不论是那一阵营的候选人,在演讲中总要秀几句台语,这是本土意识抬头影响所致。现阶段即便是外省籍的第二代,对台湾的认同程度远超过上一代。这导致在选战上,不论蓝绿阵营,乃至柯文哲的民众党在策略布局上需著重符合在地的要求,大家均围绕在台湾拥有主权的议题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