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党,行动党背负的历史包袱却比任何一个主流政党还要沉重,诸如李光耀、新加坡、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华人沙文主义、共产党、反王室、反马来人、反伊斯兰等等,这些都是敌对政党为行动党扣上的帽子。
在政党竞争中,互贴标签是正常发挥,行动党也同样给其他政党贴上恶劣名目,马华和民政党一定感同身受,然而,对于行动党的恶意攻击,除了不符合事实,相关的偏激论述隐藏著激化族群仇恨的因子,对马来西亚的政治前途和民主化很是不利。
多年来,伊斯兰党、巫统、土团党和其他右翼团体经常质疑行动党的意识形态,在马来社会散播充满毒性的政治论述,像是把行动党跟李光耀家族画等号,将行动党打成亲中国的政党等等。
笔者认为,行动党的争议性所以如此之高,不完全是敌对政党量身打造的标签与幌子,有一部分是某些行动党领袖热爱给别人“做球”的后果。
所谓“做球”,在台湾政治术语中是指自己制造空间,给政敌有机会见缝插针,发动舆论攻击。笔者相信,行动党是一个高度强调团队精神的政党,在操作议题和舆论战的能耐属希盟乃至团结政府最强,问题是某些中央领袖离地太久,摸不清政治情境,更是不知民间疾苦,所以常常把棋局搞砸。
例如,行动党元老丹斯里林吉祥说道,宪法没有明定首相必须由哪个族群来担任,只要马来穆斯林社会愿意接受,非马来人未来有机会出任首相。林吉祥所言属实,联邦宪法只提到首相人选须得到国会下议院多数支持,可是,林吉祥似乎不晓得目前的政治现况。
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是欠缺马来穆斯林的政治支持,安华极尽所能地努力填补这个空缺,包括力挺巴勒斯坦,意图强化团结政府代表马来穆斯林的正当性。国盟为了巩固底气,想尽办法维持目前的马来人支持。因此,在这种拉锯的过程中,希盟经不起任何族群宗教议题的考验,再加上与巫统联合执政的缘故,已给安华带来沉重的政治负担,于是,每一波敏感族群宗教议题都给国盟带来红利,不断验证团结政府不稳定的说法,国盟甚至借题发挥,呼吁政府大胆修法,确保未来首相宝座全由穆斯林土著包办,而巫统领袖碍于舆论和基层压力,必须出来表态,反击行动党。
身为团结政府最大党的行动党,应该比其他执伙伴都更清楚政治风向,林吉祥在朝野拉锯的阶段发出此种言论,不仅让团结政府左右为难,更无助行动党拓展票源的目标。
另一个被长期诟病的问题是行动党不成文的“不受勋惯例”。根据政治学者潘永强的说法,早年的行动党领袖要打造草根形象,祭出不接受勋爵的惯例,不与建制派的马华和民政党走在同一条路径。随著2008年第12届大选在五个州政府执政,行动党开始进入大马政治核心之中,该党民意代表受勋的事情陆续涌现,这个惯例不断受到冲撞。今天,行动党已两度执政中央,许多领袖和党员在政府机关任职,行动党已经是体制内的主流政党,却依然在不受勋的课题上钻牛角尖。
若行动党执著于这些惯例,保留对抗体制的基因,该党很难说服更多的选民给予支持,尤其是行动党长期努力耕耘的马来社会,伊党和土团党会持续利用行动党拒绝王室册封的举动,诠释为火箭不尊重苏丹,拒绝了解马来礼俗。
最后是近期炒得火热的地方选举课题。12月17日行动党全国顾问兼蕉赖国会议员陈国伟在联邦直辖区党大会致辞时表示,该党长期主张废除联邦直辖区部,并恢复地方选举,确保地方治理的品质。陈国伟的说法是正确的,行动党的主张是对的,但与其简单地利用致辞场合公开喊话,倒不如先以实际的行动,表达行动党对恢复地方选举的主张,例如,设置研究小组拟定地方选举相关的议题,定期发布分析报告;全国各地举办座谈会交换意见;主动跟非政府组织串联倡议。今天,地方选举议题搞得一团糟,国盟和巫统持续散播马来人失去主导权的危机感,行动党毫无反驳之力。
其实,行动党很多主张都非常具有前瞻性,但是常常因为在错误的时间点,发表高度敏感的言论,或固守不必要的原则,导致这些主张遭到敌对政党及别有居心人士的污名化,或许,行动党领袖多花一点时间三思而后行,少点给被人做球,对政党的稳健发展会有更多助力而非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