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州州选甫结束,希盟和国阵有惊无险的取得过半议席的成绩继续执政。但是,希盟在56个议席中仅赢得32席,而国阵只获得区区2席,其中杜顺大1席还是行动党让出的保送席。反观国盟,一举攻下22个州议席,其中土团党拿下12席,伊党则贡献10席。在希盟和国阵胜出的34席当中,有8席胜得相当惊险。倘若竞选期再延长一些时间,以及华裔选民投票率没在投票日下午拉抬上来,恐怕雪州的政权已经易手。
巫统支持者的选票流向国盟,是导致希盟和国阵战绩不如预期的主因。但希盟必须检讨的是为何未能获得巫裔年轻选民的青睐?
雪州城市化程度远较其他州属来得高,自2008年取得州执政权以来,虽说已取得一些政绩,但在地方政府的施政表现只能说乏善可陈。尤其在人口稠密的巴生市议会管辖范围,垃圾清理、道路维护、公园及路旁杂草修整等公共事务,总是给人民一种“进步太慢”的感觉。
自2008年迄今,希盟掌政已经步入第15个年头。先不说当初喊出的还政于民──恢复地方选举的支票一再跳票,就连监督公务人员执行效率的机制也没勇气落实,难怪民心才会渐行渐远。
持平而论,自民联上台执政到改组为希盟,公共服务领域的绩效提升一直是希盟州政府不敢大力整顿的部份。或许,顾忌过度施压会引发反弹,希盟才拖延施政改革的速度。
事实上,随著科技的发展,雪州政府应就公共卫生、公共设施的维护建立电子投诉系统,允许人民透过手机拍摄,把投诉讯息直接上载到指定的公共服务网站,地方政府一旦接到投诉后即可在数日内回复受理时间,以及预定在多少天内能够完成改善工作。所有的投诉件均可保留在网站内,供民众去查阅公共服务部门处理民众投诉的效率。
地方治理
州政府不同于中央政府,工作重点在于地方政府治理的能力体现。结合民众的力量来监督公共服务系统的工作绩效,固然在短期内可能引发公务人员的不满,但如果不进行公家机关工作文化的改革,又怎能获得选民的信任?
雪州州政府需要的是更多亮点的呈现,让人民感受到州政府追求进步的努力。尤其沿海一带非法工厂泛滥的情况,倘若大权在握时期还无力去扫荡,五年后就会沦为换人做做看的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