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6州选举的结果出炉后,结果令有些人热血沸腾,有些人则大舒一口气,有些人则开开心心地享受劫后馀生的快感。选票是数字,数字是故事。每次选举之后的数字都是信息,信息就是决定往后政治局势的走向。
火箭狂胜46席,相信作为华人选民,肯定会引以为傲,当然行动党依旧是大部分华人最坚定的选择。相较于马华,马华的困境在于被华人拿来作为火箭的对立面,即使现在屈居在团结政府当中,也是无法有作为。
记得在小学时,遇到一次全国投票,那时还是民联时代,家人们都守在电视看新闻报道。父亲时常会讲起,华人要投给华人政党,还说:“巫统马华都是吃钱,不行的啦!”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亲戚和长辈都是说著同一种论调,对我或多或少有些影响。
直到大学时期,我才开始有意识地接触政治,虽然不深入,但大抵还是对各党有些基本认识。国阵与希盟联合之前,马华向来被华人选民拿来与火箭作衬托,当火箭日益壮大时,马华的华人支持率便逐渐下降。
尤其是在国阵加入团结政府之后,火箭与马华的定位重叠,再加上席位分配不够,很难有不被“雪藏”。我也曾想,马华可能会脱离吗?应该是不可能的,国阵是历史悠久的政治共同体,马华如果单独出走,只会让自己的形势更糟糕。所以,他们大可在团结政府当个“小老爷”,也不用在外“受冷挨饿”。
另一边厢,自从民政党丢失槟城后,光辉已经难再现。民政脱离了国阵,而加入了国盟,感觉是东家不打打西家。我能理解民政的离开,毕竟树倒猢狲散,而希盟那边又太臃肿了,感觉都快喘不过气了。隔壁的国盟刚好缺少了华人为主的政党,民政可以此作为定位加入国盟。
现在的政党都是抱团打人的形式,大马民主联合阵线(MUDA)当然也想加入希盟,但是别人不这么想,觉得MUDA再加入的话,席位是真不够分。MUDA主打的定位是年轻人,而且是锁定雪隆一带。MUDA既然无法抱团,只好单独上阵,而无意外的全员败阵,更痛失按柜金。
MUDA的路不容易走,MUDA也意识到这点,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与MUDA相对的是保守的政党,国盟自然是对手,而唯一能抱团的对象——希盟却不愿张开怀抱。假如让MUDA尝试拓荒吉打、吉兰丹等马来票源多的地方,却是不实际的。所以他们只能在城市区继续驻扎。
这次的州选国阵巫统是最大输家,输了过半席位,登嘉楼和吉打更是全败拱手给了国盟。绿潮威力之大,可想而知。巫统是时候想一想未来。我很赞同一句话:如果巫统继续和行动党绑在一起,国阵的未来会岌岌可危。
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大马的政治论调都是以种族主义挂帅的。行动党已经成为了马来人的假想敌,公正党和巫统的马来票吸引力已经大幅减少。而这种现象,巫统的党员当然看得出来,所以巫统内部肯定会有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党员跳出来加入土团党,而土团党当然是乐意之至,因为能增加实力和伊党抗衡。
公正党的席位也输了过半,应该敲响了警钟,不能再高枕无忧了。相信马来选票的减少,除了是族群之间的隔阂,时下经济情况更是重要的一环。可能有人会说,安华的团结政府才执政不久,应该再给他们多点时间。但人是注重成效的,生活难过,物品持续涨价,宣泄口自然是手中的一票。
安华眼下要处理的除了日常的政务,要捉紧与国阵之间的关系,不让整个政府垮台;要改善经济情况,增加马来人的信心;要计划到吉打、吉兰丹和登嘉楼“拓荒”,只是一味地讽刺马来人多的州属很落后是没用的,应该要主动出击,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
自从安华的一句回答:如果废除大学,州选将会败选。明确表明安华的改革者身份是有条件的。他要在不能触及马来人神经线的情况下进行改革,他不能也不会触及马来人的权益。这不仅仅是让团结政府陷入泥潭,他更将这场灾难延伸到国家人民的层面,因为倘若废除大学固打制,将会让团结政府倒台,进而影响到人民的团结。
说到底,华人积极投票是害怕绿潮,而绿潮已经蚕食到西海岸,团结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况,安华该如何处理后续的政治与经济危机,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