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同事报名参加公司内部主办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课程,我和公司的人事部主管做了两场说明会。在适耕庄工厂的说明会有55人参加,经过1个半小时的说明和鼓励,只有区区7人报名参加,而我们的目标是30人左右。
看到同事们的反应冷淡,我的脑海闪过一个念头“他们怎么不知好歹?这是很棒的课程,如果他们自己付费,每人得支付3000多令吉。现在是公司赞助,他们却没有兴趣参加!”还好,这个负面念头只是一闪而过,随之出现的是正面积极又负责任的想法:“大家没兴趣必然有其原因,应该是我们没有解释清楚,没有让他们看到这项课程的重要和好处。我们应该要如何加强解说呢?”
一个星期后,我们在莎阿南的公司总部再做另一场说明会,共吸引了45人出席。我们费尽心思做说明,希望能吸引更多同事报名参加。这次我们已加强了讲解的方式,可是只有8人报名。
第二次的失败并没有让我们退缩,它更激发了我们的决心,矢要让这项计划成功。
我们去了解同事们兴趣缺缺的原因,原来让大家却步的是,参加这项课程后,他们需要延续参加相关的读书会和说明会;另外,我们也尚未“说服”他们,让他们相信这项课程所带来的好处。
公司人事部再通过各部门主管去鼓励属下报名参加,也私下和同事们沟通。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最终我们公司成功号召50人报名参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课程。
在整个宣传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多个七习惯的原则:“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知彼解己”。
我们为低报名率负起责任,与其错怪同事们的冷淡和消极反应,我们不如自我检讨哪里做得不够好、可以如何改善沟通方式,这是主动积极的原则。只有如此主动积极才能让我们更有力量,继续努力去影响更多人。
普世价值观
从一开始,我们就把报名人数设定在50人,分两组上课。之后不断追踪报名人数,一直到凑足人数为止。这是习惯二“以终为始”。
人事部计划在8月份启动课程,所以在六七月已开始行动,广召同事报名。完成任务是我们最重要的指标,我也写了一封长文发给同事们,苦口婆心地解说“七习惯”的影响和好处,以鼓励他们把握机会报名。同事们报名是我们的“大石头”,是我们要完成的要事。这是习惯三。
“私聊”可以让我们更理解同事们的想法和顾虑,从中我们再深入解释课程的内容;通过有效沟通,我们建立了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有了信任就容易影响他人。这不只是单向沟通,而是有效的双向交流,这是习惯五。
从简单的活动,如号召大家报名参加课程,到复杂的如:主办大型千人活动,或完成年度计划,皆可以通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理念来完成任务。
任何活动的失败必然是没依照七习惯的原则之故。有关理念的提倡者柯维(Stephen Covey)说过,他不是发明这些有效原则的人,他只是汇整这些普世价值观,然后以系统化、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若要高效,我们必然需要依随自然法则行事。七习惯就是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