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需要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吗?假设孩子心血来潮问道:
“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爸爸,我们是富人还是穷人?”
你会有什么反应?大人该怎么回答?
有人认为父母应该据实相告,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因为这将让孩子感觉被信任、受重视,加强孩子对家庭的参与感、归宿感。同时有助建立理财意识,养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人生观。有人则反对这么做,认为身为孩子的,只须负责快乐、轻松地长大就好,不必过早承担成人世界的经济压力。
问题是只要大人避而不谈,孩子就能无忧无虑,轻松、快乐地长大吗?会不会因为无法掌握实际情况,只能靠自己胡乱猜测,而患得患失,觉得更焦虑不安,更没有安全感呢?
我孩子小的时候也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当时的我这么回应:
“我们家不是非常有钱,但也不穷,因为爸爸妈妈一直都很努力地在工作,所赚的钱足够让大家有屋子住,给你们买吃的、用的、穿的,让你们上学读书。”
贫穷和富有是相对的概念。比起有钱没钱,对稚龄的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安全感。与其简单、单纯地回应家里有钱还是没钱,不如让他们感受到爸爸妈妈都在努力生活,努力工作,是有担当、有责任感,可信赖的大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有父母的爱在守护自己。就算家庭不富裕,也能因为父母给予富足的爱,而不自卑。
美国儿童财经教育专家威里尔德·斯塔华斯基(Willard Stawski)说 :“即使你家产丰厚,也不必让孩子以为他们可以想要什么有什么,或者到左邻右舍去吹嘘。” 提醒家长就算经济条件优渥,也得让孩子知道资源有限,但欲望无穷,需要学习取舍,做出明智的决定。同时,有必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有钱是父母的事,他的人生还是得靠自己打拼,自己奋斗,不能坐享其成。
弄巧反拙
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因为金钱观、财务观等,并不是等长大,就自然就会懂的事。只要求孩子专心读书,完全不必为家事操心,会让他们把所得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不知金钱得来不易;手头再紧也设法满足孩子的欲望,不忍说不的父母,则将助长孩子的虚荣心;不断强调父母的辛劳,希望用“家里没有钱”来激励孩子上进,也会弄巧反拙,让孩子产生匮乏感、负疚感、厌恶感。因此,什么时候说,怎么说,说多少、多深,都是极考智慧的事,得根据孩子的年龄,心智成熟度,接受度而定。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学习对象,重点不在有钱没钱,而是面对的心态与姿态。父母不必为了锻炼孩子的心志而“装穷”,担心孩子挥霍而“喊穷”,更不必担心孩子在人前抬不起头,因为愧疚而“装阔”,纵容孩子过度消费。精神贫穷比物质贫穷更值得担忧,只要心态正确,不管有钱没钱,都能不亢不卑,活得有底气,有尊严。这才是父母需留给孩子,供孩子受用一生的重要“财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