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蹭热度的题目,但很遗憾的说:如果不是因为他,大部分的大马人确实不会注意到台湾这波#metoo运动。这也突显了明明非常重要的性别议题,但却何其冷门,反倒是膻腥色的新闻更具流量。
早在5月杪,民主进步党前党工在脸书爆料曾遭遇职场性骚扰,但并未得到主管妥善协助处理,甚至遭到隐匿案情、职场霸凌。然后,单是民进党就连环爆了十多起的性骚个案,让台湾总统蔡英文两度道歉。其后,数位涉案者呈辞,而该党领袖也允诺检讨党内部的性别平等机制。
随后,这波#metoo运动野火燎原延烧至国民党、台湾民众党、时代力量、台湾基进、社会民主党外,也扩及至民运、媒体、教育、艺文等场域。直至数天前开始爆出数位娱乐圈人士,如许杰辉、宥胜和黄子佼,才开始有更多大马人注意这波台湾#metoo运动。
实际上,在目前被卷入这波#metoo运动的各界人物中,不少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有一定的份量和名望,如王丹、张铁志、李明璁、曾柏文和朱学恒等,有些更是跨界涉足多个领域。
也因此,数日前已和几位朋友私聊时提到,这些教授、政治评论员、幕僚、政治人物或专业人士其实都是利用学生或粉丝的仰慕、欣赏、仰望,就和那些所谓的明星诱骗粉丝一样渣。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领域和职业不同。
让我更深思的是:目前被揭发的性骚者中,不乏高学历、高社会地位者,但为何他们仍会对其他人做出不符合道德且违法的举动呢?为何这些受害者都在那么多年后才愿意站出来呢?
尽管黄子佼在直播道歉中的言论和举动,存在很多引起大家争议的地方。不过,在某个角度看,他有些论点和非洲谚语“要养育一个小孩,需靠全村之力”(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有细微共同处。
我们的人格修养,其实不只是父母或单一家庭的事,整个社会系统也同样扮演重要的角色。当然,一个人做错事就必须负责任,而不是把所有责任推诿给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等其他单位。
自制能力
或许,我们可以思考:“为何一些人知道明明不对,仍会性骚或性侵别人?”无可否认,这和自制能力有关,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性教育和性别教育缺失肯定是很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东方社会,长辈都觉得那是不可说的禁忌,所以很多在传统东方家庭长大的孩子只能偷偷摸摸的从限制级动作片和黄色刊物等管道学习不正确的性教育。
换言之,性骚者和受害者一样,在某个层面是性教育失败的受害者。也因此,性骚者不懂得怎么去控制自己的欲望,也不懂得尊重别人;受害者则不懂得应对,也不懂得在当下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此外,有些人好奇:“这波#metoo运动会否从台湾延烧至大马呢?”上一波的欧美#metoo运动是在2018年,而五年后的台湾#metoo运动是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所延烧的。
台湾总统立委选举定在2024年1月13日投票,而《人选之人:造浪者》则于2023年4月28日在Netflix全球上线,内容除了谈选举,党工面对性骚问题的情节也引起很大的关注。女主角翁文芳向她遭受性骚扰的下属张亚静说了句经典对白:“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好不好?”彷若给了一些曾经有类似经验的朋友们勇气。
《端传媒》前总编辑张洁平在前评论总监曾柏文被多人爆料性骚后,在其脸书发布的公开道歉文提到,Metoo所要指证的性骚扰行为,藏于权力结构的死角,这是它的核心。因此,如果没有相对应的反制机制,漏洞就会一再发生:弱势没有渠道发出声音,也没有程序可介入,那权力会继续发挥作用,伤害可能继续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也因此,我不敢奢望大马掀起另一波的#metoo运动,但至少希望这一波台湾#metoo运动能让更多人去深思和检讨现有的司法与环境能给予性骚者多少支援,同时更重视性别教育与尊重其他人的身体。
正如我在6月7日刊登的《不要这样算了》提到,希望从今以后,不再有人说“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来劝说受害者息事宁人,大家都能有“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的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