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时,看到一则要求增建国中的新闻。雪兰莪州哥打哥文宁地区的唯一一所国中——哥打哥文宁国中爆满,所以当地居民要求增建多一所国中。
我曾小住哥打哥文宁一段日子,之后搬到不远的哥文宁乌达玛(Kemuning Utama),然后再搬到更远的实达阿南(Setia Alam)。因为曾小住及对哥打哥文宁一带有些小情怀,所以对这则新闻,更加留意和关心。
我们时常听到有人要求增建华小,而增建国中的诉求好像比较少有所闻。但一些国中的确面对人满为患的问题,当然也有些国中则是设备齐全,人数却少得可怜。
例如我家乡居銮巴罗,人口不断萎缩,许多原本居住当地的人已迁居大城市。根据维基百科,巴罗注册人口有1万多人,但实际长住当地的人口应该远不及这个数目,而且也偏向老龄化社会,年轻人和少年不多。即使扩大至巴罗州选区(包括周边一些甘榜),其选民人数也是柔佛第五低的选区。
但这样规模的小镇,却拥有两间设备齐全的国中,更匪夷所思的是,这两间国中的距离还不到五分钟的车程。既然中学生数量不多,为何政府还要在当地拨款建两间国中?如果两间国中距离拉开,服务偏远或不同地区的学生,这两所国中还有相当的存在价值,但距离又这么靠近,两间国中的学生来源被分薄,人数不高,明显的,政府没有建设或维持两间国中的必要。
进一步说,政府如何判断拨款的轻重缓急?柔佛巴罗小镇,为何获得建设两间国中的拨款,雪兰莪哥打哥文宁却苦苦未获批准多建一间国中?
而手握部门大权的部长,是不是就应以自己的选区为优先?例如卫生部长扎丽哈是士基央区国会议员,所以她的部门拨款,除了重要拨款之外,其他就应以士基央为优先?有没有其他选区的地方性卫生问题,其实比士基央更迫切呢?
不仅如此,六州即将选举,政府拨款因为选票考量,是不是就应该优先投入在这些地区的设施?举个例子,即使在槟州只是锦上添花的工程,在这样的现实选票考量下,是不是就比在柔佛雪中送炭的工程,更能轻易获得政府的拨款?
政府的拨款,没有划一的准绳,更多是凭借议员或部长的喜好。如果没有贪污,就已谢天谢地,看来不好再要求多多。就只怕,无论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工程或近距离建多不必要设施,都是优先照顾特定人士,然后才外渗或漏滴小部分给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