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不会突然被辞职?”朋友说,这是近期全球科技业人士最热门的话题。
是吗?我问。虽然平时有浏览各类新闻,对科技也不算陌生,至少还有稍微了解ChatGPT的运作,但总觉得科技业的生态是另一个世界。若不是行内人,只能围绕在墙外凑热闹,等待新品发售时的讨论热度。
“你知道近期有则新闻很热门吗?新加坡的谷歌亚太总部的员工因公司账号被封锁、无法进入办公楼后,才发现自己遭裁员。据说,目前已有190名员工被解雇,约占谷歌亚太总部员工总数的5.5%至6%。”朋友淡然说著,但语意有点不太寻常。
所以呢?我不太理解他的意思。毕竟科技业裁员本来很寻常,这个行业的运作不像传统行业,没有特定规律,技术开发的成果决定生存机率。若产品成功的话,据说两三年高薪就可买下独栋房子;相反地,某季度的新品发表没有达标,就可能随时被辞退走人。
不需要如此小题大做吧?我心想。
这不是个案,而是个集体潜在风险,搞不好可能会是另一场全球经济风暴的开端。朋友总算开门见山地说。
后来我才知道,新加坡谷歌裁员只是冰山一角,全球所有科技相关公司几乎都正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除了谷歌大规模裁掉12000人外,面书总公司Meta也不遑多让,裁了11000人。全球首富马斯克的特斯拉裁员6000人、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裁员7000人、推特裁员3700人、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裁员2000人、网红券商Robinhood裁员1100人、在线支付巨头Stripe裁员1000人、社交平台Snap裁员1000人、电商巨头Shopify裁员1000人等。
这还只是今年1个月的初步数据,究竟会不会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更严重,最终引发另一场经济危机,我还不清楚,但还有另一个领域的数据也令人不安。
金融业。裁员规模甚至是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以来最大。
其中,高盛集团在今年1月毫无预警地宣布裁员3200人。很多人甚至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来上班,之后才被告知只有30分钟“打包走人”。而这批遣散者里,超过三分之一来自核心交易和银行部门。
同时,瑞士信贷也宣布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近期裁掉了9000人;全球最大的托管银行纽约梅隆银行也计划在今年上半年裁员1500,约占全部员工的3%。
另外,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证券计划裁掉伦敦投资银行部门约10%的员工;摩根士丹利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波及1600名员工;花旗等多家员工也宣布必要时,将进行重组。
除了辞退潮外,据说科技业与金融业等司也大砍薪酬与花红,例如苹果总执行长库克遭到大幅减薪40%,摩根士丹利CEO 总薪酬被调降10%,德银投行部门的奖金池整体压缩十分之一。
究竟这是否会影响美国的就业市场,进而爆发成为全球的另一次经济危机?目前来说依旧很难判断。
毕竟,金融与科技行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不算大,现有的行业职缺还是远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因此根据过往纪录,目前依旧无法当作经济衰退的先行指标。
不过,美国与全球通货膨胀仍严重,就算屡次升息都无法顺利抑制;随著更多新科技出现,逐渐取代了传统人力产能,预计中长期将会看到就业市场的结构性转变。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阵痛期。
目前一切看起来仍安好,但我回想2008年美国次贷掀起的全球金融风暴时,莫名觉得当时风雨欲来的氛围与现在差不多——有些数据看似不太理想,表面像是经济表现数据的常态,但某天市场突然垮了,才发现这些都是蝴蝶效应掀起的警讯。
若全球经济突如其来崩盘,不知道大马是否还有福气,能如上次一样平安度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