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确有很多条的子午线,林玉蓉姐的《飞跃子午线》(吉隆坡: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2021)笔记的,是当中的一条;说的是跌宕起伏的磕磕绊绊,所体验的领悟。
那一间老家的大东茶室,可是海南先辈南来拓荒的见证,如今也是我爱玻璃市的专页脸书所推荐, “早上品尝古早味的好地点”。可是,像这一处三大民族一起早餐的据点,显见大马一家精神的招牌,还有几间呢?
当年的远东茶室,已经易主。大街上的几间传统咖啡店,有的拆迁,有的关闭(页5),都跨不过岁月的分割线。但是,城市变异,本来如此:熙熙攘攘,而来,而去。旧和新不断交替,人和事亦然。
惦起逝世的父亲,对一个生病的小孩的三言两语,流露的全是不尽的老犊情深,希冀孩子一定要要好起来,“爸爸明天买一个苹果给你吃”(页7)床边虔心的祈愿,和那些年似乎奢侈的一点心愿,谁能理解?
身影渐行渐远。母亲养育八个子女的茹苦含辛(页11),字里行间,隐隐约约,刻画的画面尽显见坚韧和刻苦。“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玉蓉姐自己所经历,还不止这些,而是显见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她超过一切的晶莹透彻。
是个传统的女子,陈蝶的序文〈从一株苗到一棵树〉观察入微:“(先生李)锦宗在世的时候,玉蓉很自然地一直过著她“从属”的人生……就是一块与朋友外出到哪里用餐,也是以锦宗的选择为准,他说了算!”(页v)
锦宗先生走了,林玉蓉姐编辑念想夫婿的《李锦宗与马华文学史料》之精彩,自己的文章,开始迈向崭新境界;正如她的行脚,逐步遍布两岸乃至中台美加。旅程跨越东西南北,入眼景观内容丰富:一瞬间,黑夜降临了,曙光已在望。(页143)
唯人性千古的光辉,毕竟永垂不朽。疫情肆虐武汉之日,玉蓉姐追述:夏世明老师自知感染病毒后,为了不感染别人,孤身在自己家中隔离自救(页35),等待救援。
只是人生总有不及的等待,以及来不及的话。时光荏苒,倏忽抗疫三年,《飞跃子午线》恰在新冠肺炎逞凶的日子出街,显见文字的力量,从来不会畏惧任何战线;飞过子午线,伦敦桥上是风景,星空的明月是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