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队教练掌掴事件的讨论反映了今天社会上两种教育(训练)的态度,支持者认为教练是以一种恨铁不成钢,严格要求下军队式的训练模式,所以能够理解教练的行为。反对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合时宜,忽略学生内心感受与自尊的惩罚模式,不符合今天人本教育的基本精神。
这件事也正好是尊重教育和铁血教育的讨论,一直以来大家对于该如何要求(惩罚)学生这回事有著巨大争论,有人相信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在这个基础上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许和团队的荣耀高于学生个人的感受,凡事都以最终成绩为目的,至于孩子的喜恶、自尊感受等皆可忽略,甚至把自尊感受作为“鞭策”孩子的工具。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这次的教练掌掴球员事件,还有家长为该教练的行为背书,认为教练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鼓舞队员在下次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已。
只是在为了获得更好成绩和鼓舞的这个前提下,就能够对孩子动手吗?有家长的支持和认同,就表示可以掌掴么?一场球赛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全都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去反思的问题。
回到比赛这件事,所有的比赛都有胜负,当然没有人会否认比赛一定是以胜利为目的,但输掉比赛的就一无所有呢?这就要回到比赛的意义了,一场比赛还有团队精神、比赛策略、临场表现等等的因素,比赛表现不好输掉了,仍有很多可以讨论、珍惜的部分,全盘否定上述的一切,用掌掴来提醒鼓励这又如何合理呢?
今天社会上还有很多人是从打骂教育的经历中成长,他们只认识打骂教育,甚至会将今天的成就归功于当初长辈们的体罚和打骂,到自己扮演师长的角色时,也就复制记忆中的打骂行为,试图透过这种模式达到目的。
不良示范
然而今天的教育与生命发展的讨论不再局限胜负、高分低分的结果而已,还要顾及孩子的人格发展、体育精神、兴趣、自尊、内在动力和情绪等等面向。再说,一场比赛(或是一场考试)也只是上述所有因素混合在一起的结果,因此从专业的角度而言不该只有成绩,更应该照顾上述所有的面向。
或许正如团员家长所言,教练是求好心切,但他用的方法可能是自己过去被教育的方法,没有去思考探究这种打骂教育背后的问题,更忽略了这样的行为在今天社会带来的舆论效应,成为今天最不良的示范。
这件事也提醒了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整个社会文化脉络调整教育方法,不能够一昧的以为你好,就使用一些过时、不合时宜的激烈手法来教育孩子,最终适得其反,还可能被整个社会教训,那就十分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