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对“名与利”这名词,有著非常两极化之激烈辩述,有者强力支持,有者则大力反对。
反对的人会常说:圣贤视名利为粪土,名为何物,利又为何物,直教人争夺相残?所以凡圣人者,皆不会为了贪婪的期盼,为了名与利而斗个你死我活,导致堕入佛家所说的“贪嗔痴慢疑”人生之“五毒心”处境。故“名与利”也可以形容为导致人们贪念爆棚,走上不归路之毒素。
而赞成者则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倘若一个有志之士,穷其一生奋斗而无名又无利,无名(无权力在手)不能统御群众作出有效改变,再有理想也仅是空谈而已。而无利(没经济基础),又如何能抛开生活的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服务社会?没米,何以生火洗米烧饭?
到底哪个说法才是正确的?其实,这得要从哪个角度来论述之。
上面有提及“圣贤视名利为粪土”这句话。然而,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孔子世家》里,却提及孔老夫子说过: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这句话可简单的说,孔夫子认为,到死还没有可以被人称道的声名,实乃愧对后世,实人生之一大恨也!史记里的这句话要表达的是,儒家把“美名”当成是一种成就,一种行正为善的标杆性要求。倘若一个人没名留千古(没有好表现),死后则与草木同腐,与粪土无异消失在天地之间,人生乏善可陈。
有道是“钱非万能,但没钱却万万不能”,可见得在生活里,我们的纯理想是无法当饭吃的。若要有所作为,就必定要有某种程度上的宽裕金钱支援不可。有钱可使鬼推磨,无钱则处处望门兴叹。
所以说,一个人日以夜继天天为名利而忙,若图的是支援他人而不完全为己,相信基本上此人是会受到身边许多相关人士的赞许与敬佩的。而且,地球上任何人也都是要吃饭求存,这是现实。所以说一个人为名利而忙碌,这并非是其个人之错,重点是只要名利求得正当,把从得来的名利结果略作安排,藉其身份及名字为大众争取福利、把所得盈馀部分拿来行善布施、扶持弱者,提供平台让平常无法出位的弱势群体,得以拥有表现机会云云。如此的追逐“名与利”,何乐不为?
有道是: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身心本无累,累的是背负太多。人一生匆匆几十年,为前途积极奋斗是好的。只要求得正、心态对,能够福利大众、回馈社会,这类善心企业大亨之义举,在我国处处可见。
有一回,鲁哀公询问孔子为政之道理。孔子回应道:“为政最重要的,就是选任好的臣子”。孔子也对士大夫季康子说:举用正直的人来矫治邪曲的人,这样就能使邪曲的人也变得正直。自己若能以身作则不贪欲,就是给予奖赏,人们也是不会去偷窃干坏事的。治国之道,简易莫过如此。钱穆先生亦说过,盖名以举实,人之一生,不过百年,淹忽随化,一切不留,惟名可以传世,故君子以荣名为宝,名在而人如在,虽隔千百世,可以风仪如生。
如上对“名与利”之诠释,可以作为即将出来在第十五届全国大选中角逐国州议席的准YB们之参考,认清自己追求名与利之真正动机与目的为何,别在他日下台后,名声败坏与草木同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