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创新教学”、“电子化教学”的思维口号笼罩弥漫著教育界,令全国各校为能追上潮流,迎合时代,衔接趋势,即要求校内教师们必须抛弃传统教学法,使用最新暨先进的教学法,诸如:电子化教学、AI人工智能等。难道在“创新教学”思维模式下,就容不下“旧”吗?
传授知识上真有所谓的“新旧法”之分吗?“旧法”真不能激发学习动机与兴趣吗?跟不上创新教学模式的资深老教师,难道就再无教育价值了吗?他们真该让位予新时代的教师吗?他们真该被科技教育淘汰吗?
雪上加霜的是,自我国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后,全国即紧急进入封锁、停课阶段,令原本尚处各别学校进行实验暨宣传阶段的“创新教学”、“电子化教学”或“远程教学”的模式,突然直接进入了“实战”阶段,教师无奈被迫只能赶鸭子上架,必须快速掌握电脑科技,快速熟悉各网络媒体与应用程序,毫无任何喘息与过渡的适应期,让许多资深却又跟不上“创新教学”或“电脑科技教学”的好老师无所适从,苦不堪言,由而萌生退意。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是以在传授知识上,我认为只要能有效引起学习动机,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向,成功提升或维持学业成绩,无论是“新旧”法均是好法。
如一名资深有魅力的教师若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传统教学法”引起学习兴趣和维持或提升学业成绩,试问他为何一定要为了迎合趋势,将自身原本擅长和熟系的教学法摒弃掉?转而学习使用一个不擅长,却又可能令他失去原有教学品质的新教学法呢?
如今在教育改革新思潮、新模式、新趋势思维的渲染下,许多学校为了跟上改革创新,为了迎合趋势或为了学校招生与噱头,而盲目要求教师们要“迎新去旧”,换法教学。试问一昧强调“创新教学”而不考虑“教学品质”,就意味著是最佳的教学法吗?
我亦认为,在传授知识上,教学法是无绝对的“新旧对立”,更不应有所谓的“迎新去旧”之思维。在教学上,教师所面对的乃人,每个学生均会有喜好的一套学习模式和习惯的教师教学法;也并非所有学生都喜欢“科技教学”或“创新教学”。且现今又有谁能保证“创新教学法”,定能百分百引起所有Z世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应重视教师教学专长
所以在强调实施“创新教学”政策与概念时,更应从“多元包容”、“弹性教学”、“教学品质”及“教学成效”多方面思考,而非直接由上而下硬性统一采用,如此只会打击一些资深却又不擅于使用新法教学的好老师之热忱与信心。
我并不反对“新法”教学,也鼓励和赞成使用“新法”教学;但在教学传授知识上,普罗大众更应是视教师的教学专长、教学魅力与科目的差异,及按学生学习程度和喜好,做弹性与班级个别化的调整;而非直接无经过评估与研究,盲目为了迎合趋势,追上时代,强硬要求教师统一采用“新法教学”,抛弃传统教学法,如必须使用PPT课件、必须有视频搭配、必须有动画辅助、必须使用电脑科技辅助等;忽略了是否实施后,会导致一些教师在用了“新法教学”后,还能继续维持过去教学的“品质”吗?
我不否认,科技教学、AI人工智能教学、远程教学肯定是未来教育的模式,所有新兴时代下的教师,都务必具备和掌握科技教学法。但在现今环境、设施未完善化与师资教学技能未能全面衔接上时,为何不给予一些有心学习和愿意接受新法教学的教师时间呢?
尤其是资深教师。为何一定要在短期内或时效内,即要求所有教师务必要与时代趋势平行呢?即使科技教学、创新教学乃未来趋势,试问又有谁能拍胸脯保证“传统教育法”一定不再适用于Z世代的教学呢?难道就无法“新法旧法”交替使用吗?难道在教学法也无法做到“迎新接旧”吗?
若办学者只单方面看到“创新教学”的“新”与“传统教学法”的“旧”,哪到头只会令学校失去一些“有经验暨有心的资深教师”,对教育和学生都将是损失。
简言之,教学最重要的是“法”,只要任何教学法能引起学习动机和兴趣,即是好法;无“新旧”之分。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本文转载自董总教改资讯平台,标题及文中一些字眼经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