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只是想分享或转发一个视频、一张照片,甚至是一则新闻,但你肯定料想不到,自己可能就此成为了帮凶!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世界各地心理专家和学者都已经推断且证实的“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如果你最近分享了有关槟城大桥坠海轻生案的视频、照片和新闻,那请立刻停止这种举动。
短短的两三周,屡传槟城大桥坠海轻生案,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维特效应。也因此,我们才会看到短期内一再出现类似的轻生案。
什么是维特效应呢?维特效应此乃自杀模仿的别称,取名自1744年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由于故事中以主人公维特自杀为结局,所以小说在两个世纪前推出时引发了欧洲的一阵自杀狂潮。
1974年,社会学家大卫·飞利浦斯(David Philips)将此自杀模仿的现象命名为“维特效应”,根据其研究《自杀的影响:“维特效应”的实质和理论意义》发现,对于大规模宣传报导自杀事件的地区,自杀率会有较大涨幅。
亚洲媒体最常引用的“维特效应”例子,就是张国荣自杀一事。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从香港文华酒店一跃而下后,单是从当天深夜到翌日凌晨的9小时内,全香港已有6名男女跳楼自杀,其中5人不治。此外,那一年的4月,香港共发生131宗自杀身亡个案,较3月份增加32%。
韩国娱乐圈也多次发生“维特效应”。以2008年为例,短短数个月里,韩国知名街舞组合Last For One候补成员杨某、著名演员安在焕、安在焕的好友女明星崔真实、变性艺人张彩媛和演员金智厚等人相继自杀。
其中,崔真实自杀后的第二天(2008年10月3日),韩国有78人自杀;而崔真实的胞弟,亦是歌影视三栖艺人崔真英也因抑郁症,在姐姐去世的第二年自杀。
好心做坏事
当一个人感觉穷途末路或很沮丧时,媒体上的这些自杀新闻、网络上的视频和照片,仿若提供了一个选择。尽管我们都知道轻生这个选择是不爱惜生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逆境中时刻保持正面、想得开。
因此,当我们转发或分享这些轻生讯息时,也可能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帮凶,提供了不是选择的方法(绝路)给情绪低落或有自杀倾向的朋友。或许,大部分人转发分享的本意是要呼吁大家珍惜生命,但反倒会好心做坏事。
犹记得我访问临床心理师暨拉曼大学心理与询商系课程主任彭开贤时,他提到,适当中庸的处理,反倒会产生帕帕基诺效应(Papageno Effect),与其转发分享详细描述自杀过程的新闻,不如分享正确且正面讯息,那么有自杀念头的人会想:“原来自杀的危机是可以安然度过的,而死原来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帕帕基诺效应出自莫扎特1791年指挥与首演的歌剧《魔笛》。剧内的捕鸟人帕帕基诺苦寻恋人不得,曾两度试图自杀,所幸被人所开导解救,后来百般波折后终与恋人重逢,让悲剧变成大团圆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已有不少学者认为帕帕基诺效应正能够消解维特效应所带来的冲击。1994年,摇滚乐团Nirvana主唱Kurt Cobain自杀后,媒体以专业且不煽情的手法报道,并把防止自杀的热线电话刊登在显眼处,结果拨打热线的求助电话明显增加,而自杀案例也没有增加。
在这个百物通膨、压力沉重的后疫情时代,抑止自杀风暴,人人有责。若不要自杀成为传染病,那我们就别再当帮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