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和艺人反串演出,男扮女装搞噱头固然吸引流量,但表面娱乐却实则需要拿捏分寸,否则很容易变成物化特定性别或群体。
最近,两名所谓的网红因在柔佛王宫前男扮女装再做出猥亵动作,所以被警方扣留,继而在尿检中发现对克他命毒品呈阳性反应。这篇我们不谈涉及刑事案的部分,从性别角度去探讨反串。
由古至今,反串并不罕见,京剧反串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事,并一直以来也有很多人提出反对的声音。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扮装”有损男人的阳威而抨击男扮女装的行为。
就算是今日,反串的直播主或网红之照片与视频底下,仍有很多“恶心”、“教坏小孩”、“造业”等类似的恶评。无可否认,反串确是不错的噱头,就算是恶评也是流量的一种,因而让不少人趋之若鹜仿效之。
无论是外形或气质阴柔,其实都是个人特质的一种,但在性别意识低落的社会里,尤其是传统的男尊女卑环境里,外形或气质阴柔往往会成为被霸凌的对象。也因此,当男扮女装时,往往会被认为恶心,因为这挑战了既有的性别体系,也有别于传统的性别定义:男性应该是阳刚的。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在2021年发表声明,称为了抵制低俗和庸俗作品的生产,将严厉打击娱乐节目中的“娘炮”审美和“低俗网红”,就是一例。大马伊斯兰发展局(JAKIM)也曾于2015年发出数项新娱乐指南,演绎内容明文列明禁止演员作跨性别演出,意即禁止反串。
丑化跨性别人士
对我而言,这些所谓的性别定义,都是我们所赋予的性别标签,也是性别不平等的产物。因此,我能接受反串,毕竟多元性别群体和易服癖都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社会里,而且这也是表演呈献方式的一种。惟,我更关注的是,在反串的过程里,表演者有否以猥亵或夸大的方式来反串。
印象中曾看过一些反串秀,扮演者一直用手托胸,或者是托胸挤沟,抑或穿上性感服装来搔首弄姿等。有些反串者,还会以充满性别歧视的字眼来形容自己,如娘娘腔、伪娘、阿瓜等。
虽说乳房是女性先天的性别特征,也是女性性别认同的一部分,但当反串者以猥亵或夸大的方式强调女性的性别特征,甚至是将之丑化,这些举动在表面看是反串,但实际上却是名符其实的物化女性,也是在丑化跨性别人士啊!
难过的是,大部分的我们看在眼里,却觉得无伤大雅,甚至会因此而捧腹大笑。这一切,正是因为欠缺性别意识,也欠缺对女性或跨性别群体的尊重,所以才会认为理所当然,甚至觉得搞笑有趣。
之前闯祸的那两名网红,虽然最初拍视频是为了存在感,所以才做出如此脱序的演出来吸引流量;但他们过去因自己的阴柔而被霸凌,如今自己却搔首弄姿的卖弄性感,其实他们已从这个社会欠缺性别意识的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
或许,下一次,当我们看到别人反串时,可以多加思考:他们到底是在反串表演,或物化丑化特定性别/群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