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大选,政党内部总会出现因调动候选人而出现不同阵营人马僵持不下的局面,随后发生临阵换将、脱党参选、心有不甘扯后腿等剧情实属稀松平常。回顾过去历届大选,柔佛州行动党也发生选前易将的案例,因而此次州选一些选区换人的情况其实并不稀奇。
选战未正式开打,换人出战的传闻铺天盖地的被公众讨论,在媒体推波助澜之下,有关换人事件不断被聚焦放大,似乎在强化换了人上阵就会冲击选情的讯息。但真正影响选举结果的,其实包括政治气候、选民政治意识、政党选战策略布局,以及选举机器的操作等等多重因素,换了人就乱了阵脚的案例并非没有,只是比较罕见。
回顾上届大选,行动党在彼咯、明吉摩、文打烟、士乃、士姑来都换人上阵,借助空前的超级大反风效应,结果全部中选。相比之下,1990年大选时,行动党在槟城和霹雳两州曾各夺下14席的空前好成绩,但在1995年经济大好的小开放氛围下,行动党这两州各输剩1席,差点全军覆没,许多在原区连任两届的政坛老将也纷纷落马。
近期行动党在柔佛州选文打烟州议席现了换人风波,其实这一个柔佛华裔选民比率最高的柔北选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排阵上的争议。1986年大选前仍是文打烟选区前身的马哈拉尼州议席,就有当地一支部主席因无缘代表行动党上阵愤而退党。而当时代表行动党的宋新辉是外地人,唯投票结果并不影响行动党的胜利。
1994年、1999年,以及2004年连续三届大选,虽然行动党在马哈拉尼/文打烟均派出具工程师或律师专业资格的优质的候选人,但这段期间国内政治局势不利于在野党,虽然麻坡行动党上下团结一致,结果仍然功败垂成。到了2008年至2018年大选之所以能够一再报捷,并且成绩愈来愈好,其实与候选人是谁的因素还在其次,民心思变才是文打烟获胜的主因。
对领导层而言,打选战有如行军作战,拖延军令的执行,最终伤及团队的作战能力。但在角力过程中过度施展谋略,反而会遭致反作用力带来的伤害。
上层与基层不妨换位思考,如何才能达致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