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德博士有篇论文论述华社的救星情意结,总是盼望这个期许那个。画面像极梁文福的《历史考试前夕》:西太后偏偏相信义和团/珍妃不该嫁给那个光绪皇/几千年等到一个孙中山。
陈祯禄、林苍祐、陈修信,所领导建国兼建党的大时代,全过去了。左翼的联盟、自强的道路,也跌跌撞撞兜兜转转。三结合、两线制、烈火莫熄,乃至308、505、509的跌宕起伏,明星遽然划过,最终都裂为陨星碎片。
经历喜来登的偷袭,如今说是老的不中用了,因而寄望年轻人的踌躇滿志。这一张口随之拾人牙慧,重复民主、公义、多元、平等的洋洋洒洒。然后呢?大选宣言毕竟只是赌桌上的筹码,不是立约宣誓的圣经。
政党海报男一号,自然也是这样。谁能促销选票,则可出街。反之,像王力宏那般,一夜之间沦为票房毒药,自然必须赶在第一时间立马收起;不论自传公转,都不可以。
都说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造神过火了,必然露底。身处全球化后的地球村,犹是如此。每人轮流出名五分钟,一旦被人肉搜寻,往往则会发现劣货莫惜的狰狞面目。
偏偏习惯了好莱坞的英雄电影,沉溺在黄飞鸿系列;大萤幕前雷霆万钧的肉播战,展现一柱擎天的无限可能。恰似隆胸的广告所说,没有什么大不了;伟哥勃起,瞬息可见。我们终究割舍不了救星情意结。
可惜,改革的温度,和勃起的程度,根本没有差异,总是铤而不坚,坚而不久。所有的改变,毕竟不可能一蹴而成。纵然孙中山也不能圆满,留下“革命尚未成功”的千古遗恨,继续下一回合的兵戎相见。
对岸不论漂来民兴党、民旺党,或者民发党,自然也不可能造就兴旺发。市场的满目疮痍,家庭之捉襟见肘,是体制累积的沉痾宿疾。怎么遽然完全逆转?参悟这点,自可领会新党伺机而战,新人待价而沽的自古皆然。
大马民主联合阵线只是另一台新品牌的手机。机身或许大相迳庭,机种的设计,内存之上限和零件的组合,仍是一如既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路途遥远,可知马力;那点星光,不能照明。回想扎基尔和稀土厂的立场嘛,小帅哥是救星,要相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