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是华社宿愿。心祈之愿,不仅是一所斤斤计较账本盈利的企业大学,而是怀抱人文使命的学术殿堂。因为这样,大学的政策,教学的设计,所偏重的,除了市场的走向和需求,同时也思虑传承香火的寄望。
南方大学学院自然也不例外,自前身的宽柔专科部以及后来的南方学院,都坚守先辈开办华校的理想,尝试“以多元文化建一所国际著名的大学,影响明日的世界”。华文必修课的倡导,旨意在此。
此事说来,由来已久。1990 年南方学院创校起,校方要求入读的学生,加修一门华文课。贯彻多年,从来没有争议;没有想到,2019年惯例废除。既然如此,如何“配合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社会的环境”,培育新一代?
怎么说,不论身在哪个领域,连篇累牍的中文读本和材料皆有不能错过的经典。除了琐琐碎碎的历史考证,古书也有不少条目细靡遗地记载,古文明峥嵘毕露的科技发现。
仅举仰韶文化的丝织残片,足见七千年光辉。往下追溯,也可看见苏杭工业的富庶和精工。浅隘之子,蛰居乡曲;若不温故,何以知新?想当然尔,当然只能一辈子当颗不过如此的目光如豆。
是故,一旦修得中文,当可游刃有馀深邃的古典智慧,互补知识,增广见闻,提升学问。反之,不曾涉览卷帙浩繁的档案,学者怎么感受这个宇宙的博大和精深?
认识这些,足以领悟必修华文课,和唯恐影响国际招生是没有绝对关系的。相反的是,如果学术可以因此掌握走入中文管道,视野的角度、职场的选项,必然随之倍增,得益不浅。
何况,世界遽变,游访欧美,如今处处得见中文告示,地方政府甚至特设课程,专门教授中文。当年彻底排华的印尼,也能看到当地学校高薪礼聘北京毕业的中文老师执教。
毕竟,14亿人口的市场效益,非同小可。设想每人消费一元,促动的流动资金则有14亿。那么,要是不识中文,不会华语,我们怎么可能打开这一块熠熠发光敲门砖?
“夏虫不可与语冰,非无冰也,以其未见冰也”;南方大学董事见过世面,既闻民情,必然不会坐井观天,立马U转决策。可是,当初把华文教学搞到像必羞课,如何问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