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坡的开埠,由来已久;巴冬的聚落,亦然如此。苏颖欣博士的〈重建一座麻坡古庙?〉所言,也正是这么一回事:远在19世纪中期,早有华裔先辈陆陆续续到来这里。
人既落地,心求平安,庙宇随之。苏博士的文章说:靠山的武吉摩仙师宫,建于1872年以前;和靠海的巴冬翠美宫,亦是建在1877年之前。山海遥望,不仅是巧妙的风水布局,也是独特景观之显见。既然这样,保存百年老庙,当是必然。
邱克威博士和蔡慧钏合著《淙淙巴冬河:巴冬华人社会发展史》(麻坡:永春会馆,2019)甚至曾引清水祖师乩示说明:“这座古庙的建筑不许更动。若任何人想把建筑拆了,那行,除非能保证重建起来的庙宇跟当初的完全一样,包括结构和建筑方式”。
乩示如此,世人所思,未必如此。古庙理事会眼下还有大动作筹款“重建”古庙。所谓“重建”最终是否完全一样,还是大相迳庭;查看烧金炉的设计,风格之鲜艳,不但乖离原貌,而且喧宾夺主,或可预示未来面目变化。
置喙神意,揣测今行,两者一一对照,耐人寻味的蹊跷自见,思之自明,迨无异议。那么,理事会心底所思,毕竟如何;何以如此这般,乃至不惜有违祖师当初的训诫呢?
何况,纵然外观最后所现,和旧有翠美宫“完全一样”,那也不过是仿古的假古董,庙龄将从零岁算起;怎么用以见证当年先民远在光绪帝的年月,开始南来拓荒的足迹?
由此可见,领袖的打算,学术的主张,往往犹如南辕北辙。柔佛古庙、登彼岸、蔡正木故居、坤成四合院的拆除和重建,皆反映了华社的口不对心。既然这样,再多的联署,也只是装模做样;理事会的想法,恐怕和过去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