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党中委会日前发文告称,中委会一致的决定,即必须履行大选承诺,并呼吁希盟政府贯彻中道路线。中道路线许久未闻,然在大选前后的“大局论”逐渐使人反感后重新被提起,行动党是否真的开始硬起来了呢?
众所周知,行动党创党以来一直被国人记得的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口号,这则历史悠久的旗帜,虽说在少数族群里一直广为受落,但在主体民族马来穆斯林的耳里却带刺,也使该党一直无法突破,仅能充当少数族群(更切确说是华人)的“万年反对党”。
2008年,从十年低潮中复活生力后,行动党开始提倡“中道马来西亚”,借此反击“国阵/巫统的马来西亚”,主张共享型社会,坚信大马的财富、机会和资源属于全体国人。虽说明显是在减低旧口号的污名化,以及意识形态色彩,企图从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第三条道路”寻求中间和务实。为了争取和扩充支持率,此点是值得被肯定的。
先与友党取得共识
但随著一次次的结盟, 务实是有了、大是大非也罢,却不见“中道”的可能性在何处。这次行动党要希盟政府贯彻中道路线,却似乎忘了其盟友土团党根本没有如此条件,而身为国会最大党之一的行动党,无论是党内党外,也并无全心全力、全神贯注这项理念。
该党的基本盘即少数族群,更多看到并且生厌的是所谓“大局论”,试问改朝换代已达到、也把一贯主张多元民主且又中道的行动党送进内阁执政,但该党能执行和影响政策的能力逐渐低落,一年多来虽并非毫无建树,却也看不到任何可能,所以重提中道,意义何在?
当然,希盟政府执政尚早,我国政府向来亦是多党结盟体系,挥别了巫统以往在国阵政府的“一党独大”,如今的希盟基本仍旧缺乏共识和决心,尤其希盟的种族政党和巫基政党明显对主体族群的支持度较敏感,使其经常剑走偏锋去回应巫伊联盟的挑战,至今屡见不鲜的权益、宗教、教育等课题被一再炒作和煽动下,希盟政府已寸步难行,更别说履行竞选承诺。行动党在体制内孤掌难鸣,先前不谈中道,现在才开始意识到要重谈,似乎已有些迟钝和落差。凭行动党一手搏鸡之力,试问能走多远?
若行动党真想谈中道、谈中间路线,最好先去跟希盟友党先磋商和谈判,然后在希盟会议上去出台一个正式的方案和理念,以弥补竞选承诺的不足和逐渐走偏的方针。毕竟国人所看到的希盟会议,压根只是个政治议程和利益至上的玩意,拿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共识与决策。以政治学家李普哈特(Arend Lijphart)的“共识民主模式”为例,如果希盟强调的是多党平等和有共识的,那些相对他们的“前朝国阵”一党多数内阁或多数民主局限,应当更有优势和益处。
行动党若有决心做得更好,赢得更多元的支持,就应当积极去影响政府和政策,向他们贯彻中道。否则持续自圆其说、避重就轻的下场,就会沉沦为他们一贯抨击的“前朝”和马华,沦为美其名的不断“争取”而不见绩效标准和根本上解决问题,试问还要谈何中道,模仿和复刻前朝不就得了?请君莫唱前朝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