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的南来马来(西)亚,高峰之期,始在19世纪,终在20世纪初。然则,此前已有更早的先行者。缘由种种,有者虽是被卖猪仔的苦力,亦有不少不是。不管怎样,诠释此事,还需对照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不能轻易对比为今之外劳。
之所以这么说,还有两个理由:一、半岛当时仍是各执一端的属邦,不是一统的国家;二、各州皆待开发,大部分的劳工,多是外移而来;随即逐步落脚这里,在此长居。
但是,不怀好意的政客论述,往往不愿坦然地正视这些,而是切割地断章取义。一方面,他们似乎忘了,甚至马六甲王朝立国之前,早有华人迢迢千里远来;另一方面,他们也选择性跳过自己的祖先,同样是出身异乡。
原产业部长郭素沁前在吉隆坡中华中学的校庆晚宴,提到“今天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外劳,因为当年我们的祖先来到这片土地,他们也是外劳,所以我们善待外劳,就是纪念我们祖先”,恐怕也是自陷入了同样的窠臼。
置喙部长的本意,同情地说,想必出自人道,纯是一片善意;然则,选择在那样的场合,说出这一番话,郭素沁所行,不但匪夷所思,而且她也确实忽略了相隔两个世纪的移工之时间点。
拓荒至少200年,历经多代人的耕耘,子子孙孙仍受视为外劳,有碍律法之程序,部分还不是宪章法定之公民,滞留这里,进出两难。如此这般,不被善待,不知为何郭素沁没有立马据理力争,积极代为发言?
仅此一问,可见郭素沁心底善良,思维淳朴,心想什么,随之出口;逞论思虑本身的说话,是否穿凿附会,是否只看到2019年的外劳,不见1730年,乾隆还在当朝,陈祯禄的先祖陈观夏便在马六甲经商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