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社交网络最热门的课题是:政治立场不合的话,是否要删友?
从国内的废除死刑到爪夷文课题,甚至是目前香港示威事件等,姑且不论每个人修读文理商技,或来自哪个领域背景,或是否能分清楚“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何谓“归纳”与“演绎”,但只要站在社交媒体上,发言气势仿佛专家。
似乎有种不对时事发表立场,就苟且偷生愧对为人的感觉。
这并没有不好。懂得适时抒发看法,能训练表达能力之馀,又能趁机与别人交流意见,这本来是个打开沟通的好开始。
可惜的是,每个人在面对不同意见时,往往先急于维护自尊,仿佛先把对方的话听进去就是否定整个人的价值。到最后看法尚未真正交流,情绪就先交锋。陌生脸友若要删除就算了,但要把真实世界交往的朋友断交,就有点“矫枉过正”。
对我而言,我不会删除政治理念不合的朋友,就如同我不会与美食口味不同的朋友绝交一样。
这只是一种理念选择,但不代表你必须赞同。他人的正义,未必是我的正义;我的自由,他人也可能认为是作茧自缚。
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不同的资讯与教育训练,会导向各种道德与正义立场,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如同警察不一定有道义,黑社会不一定就乱杀人。
一切回归到人的行为,并非所有事情都以种族、宗教、肤色、语言、职业甚至性别有关。
这几年社会发生许多事,很多人都认为是照妖镜,投射出许多人的潜意识。但我对此保留,对某些人来说,这未必是内心深处的意识,充其量是对正反论欠缺了更深一层的辩证技巧,无法消化复杂的脉络资讯,因此才截取片段来选择立场。
永远保持怀疑与好奇
但很多时候,无须靠边站才能真正厘清问题。许多人都秉持著一个大前提下才能解决问题,殊不知这样的思考模式也会伴随著盲点,如同说著“我就在这打上一个死结,其他的都可谈。”
每个人都抓住大义凛然的死结,站在制高点说话。这看在另一群人的眼里,就是种沟通的傲慢;任凭说得多有理,其实只会投射出一片强烈的自我优越。
环境太戾气。与其不断强势抓住自以为是的正义话语权,倒不如先想想沟通的素养。否则的话,我们以为自己在从善,强势捍卫正义的立场,殊不知这也在丁点拉近与另一种恶的距离。
但愿我们都是半桶水。一半永远对自己吸收与养成的知识质疑,一半永远期待接收外来的新讯息。有了这种心态,这个世界才会多了更多忍让与关怀。
我宁可我们都少点自信,多点了解对方想法的勇气。与其谈正义,不如先谈爱。有了爱之后,正义就算不同,至少还有个沟通的空间。就算没有解决问题,至少多了尊重,不会制造新问题。
Be Water。Be Calm。Be Love。我们都以为正义感是爱,但只要是透过辱骂与嘲讽的手段,无论用多少的正义感去包装,其实终究都只是在制造仇恨。
而仇恨永远都无法解决问题,这无关删不删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