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说,政府在2020年财政预算案中拨款2300万令吉,以作为打造无障碍学习环境的用途,将鉴定115所学校,以提升相关设备。在此是肯定教育部的“零拒收政策”,只是独立至今六十馀年,却是第一次特别拨款于特殊教育所需的硬体设备,而这也仅是提升斜坡走道、扶手、残障厕所、残障停车位等设备。根据报导,目前仅有两百馀所学校拥有相关设备,可见过去对于特殊教育这个部分国家的资源仍然不足。
马来西亚各界长久以来对于教育都有大量的讨论,但却仅止于华文教育、国家文化层面的部分,而特殊教育是长期被大家忽略的一环。
特殊教育涉及的层面非常广,不只是我们平时常听到的自闭症孩子而已,包括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残障、脑性麻痹特殊疾病患者、唐氏症宝宝等,要推动“零拒收政策”背后所需要的资源很庞大,涉及的层面也很广,大致可以从资源、师资与家庭支持系统等方面来看。
资源部分最容易解决,就是钱的问题。财政预算中的2300万拨款其实只能够提升100多所的校园公共空间设施,如果要从完整特殊教育体系的建制,就如之前所述,还需要包括老师的培训、特殊教育教学工具的设置等,所需要的经费更多,这部分还需要通过官方的规划才行。
特殊教育不是每个人能够胜任,除了专业的培训之外,更需要某些人格特质才能面对特殊学生,因为所接触的对像是在生理与心理上都需要被特殊照顾的孩子,特殊教育的老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一般老师更大。教育部必须要明白担任这方面工作的老师也需要被照顾,否则只是会不断地流失这方面的专才,因此教育部必须要对此有认知与规划。
家庭支持与早期疗育
另外,家庭的支持系统也是长期被忽略的部分。在学校需要特殊教育的孩童在家里也肯定需要特殊的照顾,这对不少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大的负担。虽然教育部管辖之下的特殊教育服务中心(3PK),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和卫生部之下的诊所和中心有提供早期疗育的相关资源,这是值得肯定与推广的部分。
在特殊教育的理论架构中,自闭、唐氏症等孩童,越早进行治疗效果越好,这对孩子成长后的心智发展有直接的正面影响,国外甚至对一出生就对能够判定的特殊孩子进行早期疗育。早期疗育做得好,孩子成长的过程将会减少很多障碍,也可以减少未来的各种社会成本。只是今天的社会架构中,没有人会愿意首先就接受自己的孩子有特殊需要,需要特别的照护。
此外,早期疗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在生活压力庞大的今天,不是每个家庭能够完整配合孩子的需要而进行早期疗育,往往也因此造成孩子错过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导致到学校学习时,学校与官方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却获得的成效更少的情况,这也是零拒收政策下的一个大挑战。
零拒收政策是正确的方向,只是特殊教育背后涉及层面很广,2300万的特殊拨款在整个特殊教育推动上或许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目的,未来教育部势必要投入更多资源,除了改善学校设备、老师培育与福利、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外,也需要做大量的社会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地照顾到所有特殊孩童,真正做到零拒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