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能否让我们更具人性?我有权利做的一切事都是正确的吗?理性能够解释(说明)一切吗?我们总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吗?工作少就是生活得好吗?艺术作品一定要有意义吗?个体的意识只是其所处社会的反映?
上述问题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对很多人来说,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基本、直接,没什么好思考的,比如“文化能否让我们更具人性?”,当然可以,文化文明不就是与兽性划分的最基本元素吗?
思考根本性问题
只是如果深入了解,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这问题是整个哲学界讨论了数千年的基本问题,连什么是文化?何谓理性?要把这两个概念说清楚已经不容易,还要去分析思考,何其简单?
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法国高中会考考试时间,其中打头阵是哲学科,这个自拿破仑时期就已经成为法国高中三学生必修的科目,两百多年来经历各种科技、教育改革,哲学是少数没有太多改变的一个科目,成为法国中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环。
在法国,不管学生的分流,高三必须要上哲学课,而哲学也是全国高中会考必考的科目,是进入大学不可绕过的一科。
哲学科试时间为四小时,只需作答一题,题目涵盖正义、自由、平等、国家、工作、生活、艺术等议题的哲学性思考,题目所问的都是非常基本的哲学问题,包括数千年来推动人科技发展的基本提问,作答者必须要知道哲学圈内各家各派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论述和经典来理解、明白问题背后思考的逻辑与模式,再用文字来诠释自己对于相关题目的定位。
近十年来,法国高考哲学考题也是亚洲各国教育、哲学圈最期待的盛事,每年会考考完当天,就会有人马上把考题翻译成中文,进行传阅与讨论。这些考题成为我们朝圣的原因,正是哲学课背后的精神,正好补上了我们今天教育缺乏的一环:教育到底是为了训练工作能力,还是培养公民素质?
在亚洲的教育中,鲜少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类根本性的问题,只是希望孩子依循某种固定模式,只要念好书、找好工作,就会有好日子过。在这个社会中,这种童话式的公式听来貌似很有道理,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楚的目标:过好日子。但却忽略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理想等意义的思索,也简化生活、文化、艺术、国家、工作与个人关系的探索,教育最终沦为一个职业(生存)训练,却离生活养成还有一大段距离。也因此今天社会上很多人仅能做到生存,却从未从生活层面思考。
法国这个让全球人都向往的浪漫国度,其最为人羡慕的就是丰富的人文文化底蕴,现代人权、政治、国家、自由等论述的起点启蒙运动也以法国为基地,至今对于全球人文科学发展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国度的人民对工作、对生活有著与我们不同的看法与自信,中学教育中的哲学思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