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蜀志传》。
它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它是一件较小的坏事就可以去做,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而不为之。这里带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人们做坏事的心境大底上常常是真实的,因为私己有利可图,或者是耍手段加害他人以达到自己个人目的。而做好事呢,则常不完全是发自内心,而是有企图心的,如搏出位,或沽名钓誉等。
古代南朝梁武帝,晚年笃信佛教,为表示修佛虔诚,劳民伤财举国大肆建造寺庙五百余所,资产丰沃、僧尼十余万,座座穷极堂皇宏丽。他在位时出家还俗4次,搞得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他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功德无量,全然未意识到民之苦怨。
一日达摩祖师路过南梁,梁武帝便把自己广造佛寺以超度众生之事,请教后者算不算是功德。不料达摩祖师仅简单回应他:这不算功德,佛家乃主张“空、有兼忘”,反对“有为之善”。因为达摩禅宗祖师弘扬的是心法,佛性之明心,不看表面功夫。梁武帝正是犯了法执、我执两种迷妄之念,一成不变的固执认为,建大寺院、肉食不沾持守佛教戒律就是行善,深深期盼自己可以修成佛道。他一生中先是习儒,而后奉道,最后入佛,不外是努力寻求著自己心中所向往的虚妄之名。
追求虚名心态
一个人若是贪图福德,他之所作所为如果为的是冀望自己的付出能有所回报,这就不是功德,而是一种执念、妄念了。某人家中饲养宠物,如果为的只是对人炫耀自己的“爱心”,而不是本著一颗真正的善心与爱心去饲养的话,这仅是一种追求虚名的心态而已。而这“爱心”,最终将导致许多被弃养的流浪街头猫狗。此缺乏真挚爱心的善举,绝不会长久。
一些为人父母者,积极让孩子学课之余去学习音乐、绘画、舞蹈等,是因为可以对身边的朋友炫耀一下自己的贝多芬孩子“钢琴考到了第八级”、毕卡索儿子“在某绘画比赛拿了冠军”、邓肯女儿“在舞台上当主角有多拉风”。一味强逼他们去上课学习,希望他们有一天能“出人头地”,为父母“争光”,而忽略了孩子性之所向是否真正喜欢该门艺术。由此类推,孩子在政府考试成绩单中拿了几个A或A+,何尝不是为了自己能在朋友或社交圈里头,自己孩子成绩不比其他朋友的孩子们差而倍感光彩?
我们处世,不论是为人父母、师长、甚至是社团或组织领导,都应该不存奢望与回报,单纯本著一颗真挚的善心或爱心行事,而政治人物能以民膏民脂作为行事考量的标准,这才算是上道。
否则,尽其一生中努力所泡煮出来的茶水,啜饮之下充其量或乍觉好喝,但绝不会是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