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大马教育文凭(SPM)及大马高等学校文凭(STPM)的成绩陆续放榜,又到了为申请大学忙的季节。
“选什么科系?要读什么?”是学生领取了成绩后,通往另一里程碑前直须面对的重要选择题。
大学读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迅速进入人们脑海的大多是与具体职业有关的科系,如法律、工程、医学、金融、会计、药剂等。对我们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而言,大学主要提供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形同职业训练场所。
遇有孩子答说要读中文、哲学、物理、数学、人类学等不能直接与特定职业产生对应,直接联想职业的科系时,便免不了追问:“那以后是做什么工作的?”身为父母的更无法不顾虑“毕业以后找得到工作吗?”“工作机会多吗?”等与出路、前途有关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能不受主流大众思维影响,不被别人期待的眼光所暗示,勇敢选择自己所要的吗?
忽视兴趣太可惜
因为有了明确的志向,知道自己的兴趣、专长所在而选择就读职业对应明确的科系并不为过。反之,若是因为功利,因为成绩刚好符合要求,但求“安全”与“保险”,而忽视自己的兴趣与专长,鱼贯进入职业训练功能明确的科系,就实在太可惜了。
要知道大学所提供的科系并不代表职业的全部。这世界上的职业种类数以万计,但大学所能提供的科系,再多也不过是上百种。这里面有些科系有明确的职业对应,有些则没有。不指向特定职业的科系看起来虽然“不专”,却蕴藏著更多的“可能”。
只要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长,专心致志地走下去,肯定也会找到“出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没必要急于把理应属于“开放题”的志向选择,当作“选择题”,让自己的人生仅在“可预见职业”的科系旁打勾。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就业趋势瞬息万变。当今所谓的热门行业,未来可能成冷门,乃至被淘汰;而未来二、三十年即将出现的工作,又不一定是我们今天可想像、可预测的。为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偏重职业训练的大学教育已难对应知识快速折旧,技术可迅速被取代的时代需求。这也是通识教育在全球各大学愈发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
大学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呢?根据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CharlesLevin),大学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具有获得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