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报导指出,印尼正寻求如何防止民众被伊斯兰国组织(IS)影响,马来西亚却政治化伊斯兰。看了这则新闻,令人感慨万分。
笔者因工作关系,经常往印尼跑动。以首都雅加达来说,该城市的穆斯林人口达千万人之多,但伊斯兰化程度却比吉隆坡还低。一般妇女并没有围头巾,餐厅对“清真”(HALAL)的定义也没有大马那么严格僵硬,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在同一餐厅用餐的情况很普遍。
反观吉隆坡却越来越伊斯兰化,除非到“清真”餐厅和快餐店,否则很难见到三大民族一起用餐的画面。
在马来西亚,去年的一份调查显示,70%的马来人/穆斯林支持实行伊斯兰刑事法。另一项调查则显示11%马来人对IS持有善意。为甚么会有这种现象?究竟是民众自发性的拥护,伊斯兰政策,还是官方机构推动的结果?据悉,一些超市准备了“清真”手推车,以方便穆斯林顾客。一家“清真”航空公司也出现了。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的“清真”政策?
笔者不反对“清真”食品和餐厅,但对于“清真”手推车则不同意。因为这不但引起不便,也使大马各族人民更加困在自已的圈子里,不再交流。除非我们都和友族一起享用“清真”大餐和使用“清真”手推车,要不以后即使是好友或同事,也可能会因此分成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不再团结。
试想,如果到了军队、警队还有其他大型组织,也来分“清真”和“非清真”,不是更进一步分化吗?学校、巴士、工厂、购物中心、办公大楼等,是否也要分“清真”和“非清真”呢?
我们并非不尊重穆斯林的习惯,而是认为除了宗教事务之外,在生活起居方面不必再过强调宗教化,否则,又如何培养新一代的大马人?一支大马足球队里有不同宗教信仰的球员,他们各别的宗教信仰必需受尊重,但生活在一起,日常都以“清真”和“非清真”的方式隔离,不是影响团队精神?还是“非清真”的一律改为“清真”就好?比起印尼,我们应该更进步,而不是更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