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槟威海面曾经出现数千艘渔船大示威,事缘拖网渔船不遵守渔业法令,不去8里外的海面拖网捕鱼,却跑到5里内的浅海捕鱼区抢食,加上执法单位一只眼开一只眼闭,任由拖网渔船违规捕鱼。浅海渔民不堪损失和欺凌,遂号召西海岸同业在槟威海面进行海上大示威,既抗议拖网渔民扼杀生计,也表达对政府的不满。
如今,槟州浅诲渔民又再怒吼了!这一次他们在与州政府对话,高举布条反对在槟岛西南区填海计划。由于填海计划尚未付之实施,州政府只是召集受影响的渔民进行交流,即使照片中的渔民都高举拳头,画面仍是相对温和及秩序井然。既然是对话交流会,当然是有话直说,渔民代表并没有太多的冗词,只是聚焦于反对在西南区进行填海计划,而最有力的理由则在于5里捕鱼区原本就不辽阔,经过大面积填海,捕鱼区自是缩小许多,单是这一点便足于影响渔民的生计。
填海后鱼虾何处寻
偏偏发展商代表又没有良策解决渔民的心腹之患,只诱以将来的“海上德士”风光无比。双方牛头不对马咀,当然谈不拢!
填海计划确实是一个本小利大的经济活动,据说州政府将会从中换取到270亿令吉的资金,而新加坡更是典型的成功例子。实际上,它也不是林冠英政府独具慧眼,而是前朝政府来不及实施的既订计划,萧规曹随原本不会出什么大乱子,没想到问题竟出现在选址上。
发展商看中西南区的海面比其他三面来自得平静,却没有考虑到这一带正是鱼虾的栖息地,也是渔民的固定作业场所,他们当然不会去想像这一带填上了泥土,鱼虾将逃往何处去?而渔民又要往何处寻找鱼虾的新踪迹?
发大财自是袋袋平安,但是,断人生路却是可大可小的事,前朝尚且按兵不动,林冠英的政府又有什么实力敢于激发民愤?
好在槟州政府尚末与SRS财团签署任何合约,而对话会也志在投石问路,渔民代表只需把反对的理由娓娓道来,州政府自然要衡量利害关系,小心处理。
另外,上世纪的浅海渔民海上大示威,参与者几乎清一色是华裔,这一次却有巫裔渔民出面,州政府更不能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