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再有那样的光辉了。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的领导和成员,既是满天的星星;他们所推动的活动,都领先了一个时代,文艺演出如此,出版的刊物,也是处处流露精英的理想。
李亚遨先生在马大华文学会复办卅周年庆之“三十而立·广场造势”演讲,所列出的,点点滴滴,皆佐证了那些年的了不起:“春自人间来”南北马巡回和“春雷文艺大汇演”为三大演出,影响各地青年组织与中学华文学会。
所谓影响,如今思之,是跨越年代的,恐怕不限70年代,到了80年后,站在中学的华文学活动前线的,据悉都有档案一一记录之。前辈和后辈正是在那样的背景成长,在艰险之中,点火传灯。
转眼是几代人的耕耘了。学会被查封之前的末任主席亚遨先生,以及当年和他一起共事的战友,如今也年过六旬年近七十了。岁月虽然冰冷,可是,上一代人曾在岁月的石膏深凿的痕迹,谁忘得了?
局限学生思维
“援打昔乌达拉木屋居民反迫迁,支援华玲农民反饥饿。……”李亚遨先生说起的往事如烟,又不如烟:“随后发生的事情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大规模学生运动的发生以及被压制。”
可惜,不会再有那样的光辉了。《大专院校法令》的条规,处处局限了大学生的思维,李亚遨先生说的是,(《法令》)也彻底改变之前大学秉持的“学术自由、校园自主”的骄傲传统。
回顾这个传统,曾在学会之中的同道,必然因此感伤。面向了全球化的,华文学会这柱卅年的香火,还能传送多久?苦涩的笑话如今调侃道:你看,台湾选民前一次选出了“英九”还不罢休,现在还投给“英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