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土崩之多,罄竹难书,一言难尽。十年之前的2005年,从吉隆坡北上至吉打州黑木山的那一条南北大道,专家各有不同版本的发现,一说高风险之处超过200个,另一则说105个。
不管是105个还是两百个,十年之后的2015年,场景依旧。《东方日报》援引雪兰莪工程局(PWD)的消息说,仅是雪州,已有超过50条道路,可能土崩;当中,13个热点位在乌鲁雪兰莪区、鹅唛(7个)及乌鲁冷岳(3个)。
此外,武吉柏仑东的武吉弗雷路(Jalan Bukit Fraser)及叻思路(Jalan Rasa),亦有4个地区归类于此。
长话短说,总而言之,每逢雨季届临,全州处处全是地雷遍布。
那么,怎么应对?接受《东方》记者专访,莲花苑州议员张菲倩所说,也还是那些忸忸怩怩的旧方案:增加拨款,著手防范工程,一旦接获投报,斜坡监督队则立即到往现场检查云云。然后呢?
早知如此,说实在话,何必当初?佛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既知其果,何以不能从釜底,找出预防之道,而是墨守陈规,继续开发山坡的发展,跟著事后缝缝补补,意思意思?
是的,这个城市的规划,总是这样,兜兜转转。尽管领导和大官总是非常热衷出国考察,但是,土崩的悲剧从来不曾因此减少。
恰恰相反,工程部发布的那一份《2009年至2023年国家山坡大蓝图》,说来形同虚设。国内的发展,哪个曾经认真参考《蓝图》的专业指引,敬土崩风险而远之呢?
耐人寻味的,还要加影市议员黎潍裮所示,加影目前暂时还未鉴定土崩黑区云云;2011年雪州呀吃14英哩那一栋依山而建的私营孤儿院,酿成16人罹难之地,难道转凶为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