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私立学校接二连三涌现之际,《东方日报》报导亚洲大趋势研究所所长冯久玲建议一些有需要的华文独中,探讨以“一校两部”的形式,除了统考班以外,顺势增设“剑桥班”云云。
既然有此需要,除了“剑桥班”,独中应该也加设“哈佛”班,为有意留美深造的同学,提前及早未雨绸缪。此外,为一视同仁故,接下来也该有“东京班”、“新大班”,或者“马大班”了。
不过,创建独中的原旨何在呢?站在国际化的十字路口,我们都渐渐迷失了。难得过来人的林韦地医生前不久以本身的经验说,尽管高所有理科科目都用华文学习,也无碍他完成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医学系的学位。
相反的是,刻在新加坡行医的林韦地医生透露:今日他在职场的最大优势,在于他能用流利和相对高阶的华文和病人沟通,解释病情,公开演讲,而这全来自他在日新独中时所接受的理科教育。
何独医生,律师、工程师、会计师也是这样。那些年,这些年,留英习此的华校生,确实多矣。请问他们何曾需要“剑桥班”的课程搀扶,才能完成各自的学业?那么,诸如“剑桥班”之类,到底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有了意图暧昧的双规制,还不足够,现在另外借用“一校两部”之名高调推动“剑桥班”,似是意图抵消国际学校及私立学校的压力;但是,这么一来,可想而知这个国家母语教育的传承,必然遭到池鱼之累了。
纵然不论这些,也不管学生的能力;可是,一天之间,不过24小时,点点滴滴,全用在精英班、补习班,才艺班、钢琴版、舞蹈班。那么,哪个时段他们才能抽空自学课余的喜爱?
英文说The more the better(越多越好),正是亚洲大趋势所在,怎么扭转也改变不了。现在有了剑桥班,孩子,从今以后,你只要专心读书,家务和杂务的琐琐碎碎,就别管了。这个孩子一旦留学海外,怎么自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