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检定的那个旧年月我记得,全A几乎绝无仅有。
1979年,昔加末县只有一人考获6科A。昔华小学那样的名校,最佳考生所得是5个A。总之,出类拔萃的考生总是零零星星的。
时光荏苒,这个年月,UPSR的成绩一放榜,全A成了一道必然的风景。2015年,南中国海两岸,里里外外,总共接近4万人入榜状元名单之中。这个变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东方日报》援引的新闻说,本年的考生明显容易摘A,华文科及数学科程度明显拉低,因此A等的学生也比往年倍增。匿名老师透露,有学生在学校考试数学都不及格,唯在会考放榜皆获C等,及格了。
若是这样,缘由在哪?一是校内的评估,水平远在全国考试之上。所以学生经过一番磨练,解题的能力逐渐提高了,到了年底,应付不过如此的这一场考试因此绰绰有余。
一是学生本身的最后冲击,终于开窍了,有所领悟数学的公式和演绎,其实没有什么算不了。因为这样,经过寒窗苦读n月,总算转败为胜,一洗霉气,得到了肯定。
如果不是这些因素,那么想必当是教育部旗下考试局领导笔下划定的那些等级,恐怕和各个学校一向采用的那套标准大不一样,乃至最终出现了耐人寻味的微妙变化。
我们设想,原本从不过关的学生水准,还是那一回事;意思是说,得分40之下,已属C等。那么,30左右,应该也得到D了。但是,这么往前推呢,可以推断,B等的分数,或许是位在40分和60分之间。
这样,A等的数学,难道只有70分上下吗?是耶,非耶,部长、校长和家长,全因此乐开怀了。
一间间的名校,动咎就是全班全A。可是,有谁追究评分的尺度,何况是魏家祥令公子为华文考题的那些太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