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墨尔本市政府为了更好的管理市内的树木而在网上制作了墨市的“树引”(Treemap)。他们把市内的树木依树种分类统计,让每一棵树有其专属的电邮,本意是要促进市民对城内树木的关注,广邀市民
充当其耳目,一旦发现街边或公园内的树木有异常时,如断枝、倾斜、或有虫害,给树发一封电邮,以让市政府采取相应的救树行动。
不意, 活动开展后, 每天却收到市民给树写的大量“情信”。有感谢某树每天为他遮阳送荫者,更有担心某树是不是生病了的温馨慰问。啼笑皆非之余,市政府相关单位还是非常诚恳的以树的口吻逐一回信。如此
诗意的结果,一时传为城中、以致国际间佳话,而墨市市民深厚的人文素养,实在让人向往。
作家龙应台任职台北文化局局长时,曾收到一封请求老树免于被砍的请愿信。道路工程正好要筑在老树前方。龙应台带著工程局官员实地勘察, 了解情况后要求道路工程为老树绕道,老树也因此逃过被砍伐。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看到为树木立法的必要,经过多番的细节讨论和争取,三年后台北市终于通过了《树木保护自治条例》。
网上曾流传一段台湾地区的建筑商漏夜移植一棵老树的视频。当局做了许多事前的准备,包括对原处和移植处土壤性质的勘查与研究, 以求把移植可能对老树树根部带来的伤害减至最低。最后,当老树被重型起重机连根缓缓“托起”的时候,我确切的看到了台湾未来的希望。
对比于墨尔本和台北在树木保护方面的超前, 我国各县市政府的树木保护思维显然还处于“石器时代”。生活周遭,为了让路给房屋与基建工程而让树木遭受砍伐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似乎热衷于植树来绿化市容,也喜欢躲进树荫下甩避毒阳。可是,一旦树木“挡道”,我们想也不想的就率先把他们牺牲掉。撇开人文,我们连情理上也站不住脚。
或许, 我们可以先从保护老树做起。那些老老实实守候了市民半个、甚至一整个世纪的老树,是时候被更“人道”的对待了。
立法保护这些老树吧!为老树测龄、测量、研究、保养、甚至立法保护它们,让老树与我城共生共荣,也让我们以至我们的后代继续享受他们的护泽,这总比三不五时砸钱翻新道路旁的磁砖和盆栽要强!
一座尊重人和树关系的城市,才是宜居的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