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马来西亚建国52周年纪念日下午2点08分,《当今大马》报道大集会之中,位在武吉免登现场的红衣人高举一面显眼的红色横幅,上面写著读之骇然的“消灭华小”。
消灭华小?这一番刺耳的声音,远在50年代就有了。可是连同吴德耀博士联袂提呈《方吴报告书》之方威廉(WilliamFern)博士始终不以为然:“目前的教育政策需要检讨,以赢得华人社会的民心,共同建国。宣布关闭华文学校是再愚蠢不过的了。”
据陈绿漪教授(TanLiokEe)的博士论文《1945-1961年马来亚华文教育政治》所载,方博士之言乃是摘自他上书殖民地政府列号1951年6月15日717/191/52336/3,亲笔所写的那一封秘密函件。
可惜,一代学者60年前苦口婆心发出的忠言逆耳,谁也听不进去。每隔一段时间,政客就会定期集体发出喧嚣的噪音。站在环球化的十字路口,有谁知道,他们到底怎么看待多元的语文和文化的传承呢?
时至今日,每个国家的教育政策都要与时并进,顺势转圜。北欧诸国之中,地方政府乃至迢迢千里,远到台湾海峡两岸,重金礼聘老师,到来为当地的新移民子女教授华文和华语。既见此贤,何以不能扪心内省,反倒大开倒车逆道而行?
纵然一连两届308和505的大选彻底输掉了民心,这政权的高层领导和基层啰喽,显然还没有认真地汲取教训。他们甚至没有觉察,华小的呼吸和生机,乃是华社的敏感地带,千万碰不得。
何况,对比“消灭华小”的社会成本,与“消灭华小”的经济效益论,何者为大?仅从商用的价值论,逐一衡量了得失,当可体会维护和发展华小的需要,何致高声振振有辞地提出hapuskan的反调,乃至朝野争先恐后地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