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许多男人们或许觉得事不关己,己不劳心。去年联合国推广了一项“He for She”运动,呼吁男士们加入推动性别平等的行列。好莱坞女星“哈利波特”女孩-艾玛华森为此项活动亲善大使。
女性想争取更多平等的权益,不该只局限在启迪女性对自我醒觉,更不能一味的站在对立面,谴责男性的暴力。女性的抬头,需要男人的参与。
当年美国女权斗士爱丽丝保罗(Alice Paul)成立了全国妇女党为女性争取选举投票权,历经各种激烈与艰辛路程,走上街头游行被殴、被捕入狱、绝食、被丢入精神病灌食,而最终关键的成败是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在1918年,修宪一事在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的游说下,通过了众议院。然而到了参议院,却依然得不到足够的票数通过。直到在1920年,因来自母亲的电报,而让一位原本反对的田纳西州议员回心转意,投下关键性的一票,终于在美国宪法第19修正案(The Nineteenth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赋予女性选举投票权。
不少男士对那些高喊“性别平等”的女性感到抗拒,认为她们对男性有敌意或试图对抗贬低男性,因此更甭说参与了。其实这不该是争取性别平等者的定义与标签,因为她们争取的是平等的机会与权利,如受教育、就业、从政等的机会,此外还关注产假、同工同酬的薪资平等、性骚扰、家庭暴力等议题。
男性自尊心作祟
在这推进与演变过程中,双方难免会陷入一些迷思与内心交战的矛盾。男性心里或许已认同女性的能力并且应得到与其平等的待遇,然而难免会有些自尊心作祟,比如较不愿意工作在女上司之下;女性虽自认能力与男人旗鼓,然而无形中却期待男性比自己更强。所以女性崛起后出现更多的“剩男剩女”,因我们依然摆脱不了根深蒂固“上嫁下娶”的观念。
这些的迷思也导致当男性成为家暴或性暴力受害者时,我们关注的程度大大不如女性,因为我们打从心底不愿相信,男人怎么可能是受害者?同是身为受害者,女性被同情,男性则被排挤瞧不起。
我们应该主动踏这一步出去,告诉男性们朋友,其实你们也是在这个性别僵硬体制下的受害者。男性从小被教育不能展露柔弱的一面,因此在长期压抑之下,男性的自杀率在许多国家是比女性高出几倍。
联合国妇女署大使艾玛华森(Emma Waston)在联合国发表演说时说:“我们应该将性别视为多元的光谱,而不是对立的两套价值观。女性不需要屈服,男性也无需压郁隐藏脆弱,我们都更真实与完整的成为自己。”
愿我们都能不给自己与他人设限,不因自己的性别而遭受负面的待遇,在此向所有为这个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