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2014之际,航空史上又添加了一起让人心酸难过的空难事件。一架从印尼泗水飞往新加坡的廉价航空客机QZ8501在周日(28日)清晨起飞大概40分钟后,就如失联的MH370般与空中交通控制中心失去联系。直至周二(30日)中午搜救单位在客机失踪海域范围内发现客机碎片与尸体后才证实该失联的廉航客机已坠毁,机上162人或全数罹难。
2014年可谓是国际民航的“黑暗”年。今年3月初MH370载著239人在南海上空凭空消失,至今下落不明。7月份则连续发生了3起空难:MH17在乌克兰东部疑遭武装分子击落,机上298人惨遭不幸,详情仍在调查中;台湾复兴航空GE222客机在澎湖县发生紧急迫降意外,导致48人死10人伤;载著119人的阿尔及利亚航空AH5017则意外坠毁于马里北部,无人生还。
虽然根据“飞机事故档案局”(BAAA)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共发生了111次的空难,为上世纪2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航空专家也因此宣称去年为航空运输史上“最安全的年份”之一。不可忽视的是,自2011年以来,全球每年空难身亡者都少于400人,然而去年1320的遇难人数却是骤增了近4倍,创下了2005年来的最高记录!
接二连三的空难,再度引起大家对飞机安全问题的关注。去年的飞机失事率确实是个不寻常的现象。波音公司在去年发布了一项统计报告,从过往10年的飞行数据中发现,大部分空难都发生在起飞和降落的阶段,鲜少发生在“巡航”期间。不过单就去年这5起民航空难中,就有4起是在“巡航”期间发生,只有台湾复兴航空是在迫降时发生意外。
以目前航空技术的发展和专业性,机械和机能等硬体装备在运行期间突然发生故障的机率理论上不高。航空专家指出,即使是20年以上的飞机,只要有良好的维修和保养,飞行前通过了专业的安全检测,那其安全度仍然非常可靠。
排除了硬体的问题,剩下的是否意味著“无法控制的人为因素”和“不可测的自然现象”才是主导飞机飞行时的安全度呢?航空业者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有人提议加强每一架飞机上的飞行追踪器功能,并通过卫星或其它更先进的技术,即时将各项飞行数据精准地传输回控制中心,把延误降至最低,那最起码能解决飞机失联或方便坠毁后的搜寻工作;也有人建议,除了每一位乘客必须通过层层严密的保安检测,机组人员也必须经过更严密的考核和检测,包括执行飞行任务前的健康、精神和心里状态分析与核准,以确保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能处于一个最佳的专业状态。
自莱特兄弟成功试飞第一架飞机至今,人类航空业的发展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这也同时标志著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里程碑。不过,航空业的迅速发展虽然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却仍然有许多飞行时的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无法控制的人为因素”和天气变化等“不可测的自然现象”这两项问题已逐渐成为航空业的大敌,亦是目前航空业所面对的瓶颈!
迎接2015年之际,由衷地希望,过去的惨痛事件不再发生,相关单位也已从悲伤和苦难中汲取了教训,各方携手合作,致力于研究和解决问题症结,务必让“飞机是绝对安全的交通工具”这一说法成为每人心中牢不可破的信心。
坚信未来,机不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