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是传播讯息的媒介,早期更是传播国家资讯的唯一“机器”,例如早年很多战争事故,一般人要取得这方面资讯或消息,都是透过传统媒体获悉。而在这个时候,国家也会利用媒体来报导敌方丑陋的一面,尽量维持国家或政治人物正面形象。
根据台湾传播学者胡光夏在《波斯湾战争中的媒体“假事件”分析》文中写道,传播媒体在国际危机与冲突之间扮演的角色之一是做为战争的武器及工具,也就是做为宣传战和心理战的工具。
他说,透过传播媒体掌握舆论可以在战争时发挥极大的力量;这些经由媒体塑造出的假资讯或是假事件除了可以丑化敌人以激发士气外,政治人物也可以借此形塑出与民众团结一心的好形象,而得到民众的爱戴与崇拜。
一个成功的虚假事件,由于剧本的铺设,至“演员”的演出都充份利用生活中的道具,使人很难区辨真假。
经由媒体报导的假事件就是一种“照镜子效应”,如同后现代法国社会学家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所提出的超现实。
不仅如此,为了考量传播效果,也会增加戏剧成分,使阅听众能感同身受,当然,假事件内可能包含英雄人物,进而塑造出新的英雄人物。
以上所提及的战争事件,仅是其中一类假新闻,在早年许多由国家统制的媒体,也因长期受到国家机关压迫,或者媒体机关、新闻业者为了突破消费群而制造哗众取宠或假新闻,以图吸引大家瞩目,这也是见怪不怪的事宜。
尽管目前已是一个数位化年代,人们可以透过更多的管道获取资讯,尤其网路大量被使用,正因如此,也造成了媒体竞争激烈,为了争取阅听众,有些媒体公然制造假新闻,往往最终也被同业或广大的公众发现,继而揭发假新闻的存在。假新闻案的例子有《中国日报》(China Daily)网站发出“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洛杉矶遭到暗杀身亡”假新闻(不可思议的是,紧接韩国众多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再次重演了这一假新闻闹剧);《洛杉矶时报》也曾刊出资深摄影记者布莱恩沃斯基从伊拉克前线发回的数字合成照片,报社发现后立即解雇该名记者等。
当然并非所有媒体机构都涉及制造假新闻,除了媒体机构或新闻员本身制造假新闻。
另一个可能是,一些由国家控制的媒体也会报导假新闻,以图掩盖或维护国家,甚至领道人的形象,而这个时候,阅听众唯有靠吸收多方面资讯,从而辨别新闻出处的真实与可靠性了。
总而言之,虚假事件使媒体采访成为一种包装的问题,假新闻经由“真实化的表现形式”来掩盖社会真实,或是创造出良好政治形象或有利的情势;同时,也是新闻机构或从业员为吸引阅听众的目光、刺激阅听率而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