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直辖区日册封仪式上,国家元首端姑阿都哈林谕令政府,用心经营吉隆坡、布城和纳闽等三地直辖区的竞争力和幸福指数。若是,首都自可恰如政府所期望的,“轻易地在2020年成为全球20个适宜居住的城市”。
《东方日报》援引国家统计局的《2011年大马人口迁移调查报告书》所显示的,则是另一道风景:每百名流动人口,最终共有41位吉隆坡人远走他乡。仅是2010年至2011年之间,这个城市失去1万4100名人口。
按此24个月计算,换句话说,平均吉隆坡每月走了接近600人,相等于每日20人离开;意思如何,一目了然。何况,报道说,首相署的《经济转型计划书》勾画吉隆坡困窘处处,治安、保健、文化与环境,皆落于人后。
市里的交通,就别说了。交通严重阻塞,公共交通不足,谁不知道?生活其中,压力重重。要不是揾食,恐怕离弃的百姓,还不止是这个数目。吉隆坡怎么可能在2020年成为全球20个适宜居住的城市?
这些年月,城里华小匮乏学生,正是一记警钟。当年的名校,现在都相续沦落为一间间的微型小学。
居民当中,老的老,走的走;核心家庭逐步分裂,原有的社区渐渐不见了。那么,哪来香火呢?
网络普及之后,远程工作,在家上班,都不再是神话。
弹指之间,交易都在虚拟的国度完成。既然如此,吉隆坡原有的优势何在?可惜,当朝的政府显然没有及时正视结构的改变。
反之,like或不like,现在一个马来西亚还要投下50亿令吉开发“默迪卡遗产”(Warisan Merdeka),造建一柱擎天的摩天楼。届时苏丹街、茨厂街、河清园、半山芭,不论将会起了什么变化,吉隆坡还是人住的吗?寻别的部门领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