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马来西亚钟灵校友会联合总会出版了一部《钟灵中学校史》,心中非常兴奋。钟灵中学走过95年,终于有《校史》著实令人期待拜读。
钟灵中学创办迄今,其过程有如我国华教发展史的缩影。它经历殖民地时代,二战洗礼,联邦自治及独立,每个历程都有它可歌可泣的故事。
尤其是20世纪初期,它是一个思想转变的大动乱时代,也是新与旧的交替时代。每一个人都受到新思潮、新时代的洗礼。钟灵中学的师生早已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负起民族救国救民的重责。上世纪50、60年代,钟灵师生更为维护母语教育及捍卫母校主权付出惨痛的代价,发挥爱校最高情操。那时期凡是与钟灵一齐成长的同学,无不以钟灵生为自豪。这些轰轰烈烈的事迹,都该应书直书,表扬钟灵生为真理而牺牲的壮烈行为。我想此部《校史》一定有详实记载。
可是这一切随著挚友程道中学长邮寄一份〈读新编《钟灵中学校友》有感〉予我,拜读之余不由让我对《校史》大失所望。
道中兄虽只浏览了编者的话及读了第一章有关1950年代的段落,竟被他挖掘出从52至56年的5年中,有4年的史实不符,且谬误的地方甚多。我认为《校史》会出现那么多的纰漏,大概是由于下列主要原因。
第一,编纂时间太仓促,根据编后话,它从正式编写到印刷,其间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它的及时出版是为了献给母校95周年校庆的礼物。试想看95年的历史,在短短的一年内就编写成一部校史,而且它还是依据历年的校刊、校闻、校讯、特刊、剪报,以及各地校友会和各届毕业同学的纪念刊的资料整理而成。我质疑以沈仁东校长为首的4人编辑小组,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查阅这么多且丰富的资料而编撰成“史”。
第二,人手不足,钟灵中学长达95年的历史,仅依赖4人之力去编写成书显然是不足的。写校史首先要有详尽的资料,配合时代变迁进行分析和概括,加以去芜存菁,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反反复复的经过多次梳理、鉴别、选择,才有系统的把资料组织起来,叙述起来。要是资料不足或不详实,分析起来就会南辕北辙,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收集资料不够全面,我们不能只靠直觉或表面的叙述,更不能凭自己个人“想当然耳”,内部的资料还要与外在的资料及时代演变相结合,才会梳理出正确的答案,否则则有闭门造车之嫌。
第四,治史的态度不够严谨而导致疏忽,诚如道中兄指出第一章节就有六处不当。大处不说只说小错为例,如“1952年6月,教务主任汪永年先生被委任为新校长”,实则为“1952年5月杪教务主任汪永年先生被委任为代校长”可见一斑。
第五,历史事件交待不清,甚至有歪曲。写史不能有避讳,甚至迎合某些权贵,故意歪曲史实。发生学报事件及“11.23学潮”的1956年,是母校创立以来最不堪回首的年份。
学校行政落入教育局手里,费舍.素是教育局的代言人,《校史》竟然对母校在此人铁腕管制下,为期2年5个月(1955年9月至1958年1月)的白色恐怖时期只字不提,只用大约160字记述当时期最动荡的岁月。
写史应该大胆直书,对当时情况说明原委,让人可以从中吸收教益,了解当年学潮是完全出于青年学子为爱校而发出的怒吼。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可让后人认识先辈的光荣史迹,可惜这些并没有详细记录,观点也不明确。
总之,此书具有严重的误导性。钟灵校友总会应该停止发行,待重新修正谬误之处后再发售,免得贻笑大方,误导后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