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独中媒介语的问题再度重现争议,或是关丹复办独中迟迟还未作出宣布的症结所在。
根据报导,关丹独中属于吉隆坡中华独中的分校,显然受限于“不能增加独中间数”的所谓先贤契约或共识,尽管华社有所微言,惟在形势比人强之下勉为其难接受马华主导的独中模式。
采取分校形式增办独中,虽不能超越目前全国60所的数目,若以60所分校来计算,独中间数或超过至少120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始获得绝大多数团体认同与接受。
但是,双轨独中牵涉到双语,甚至三语教学的问题,主张考取政府的SPM及STPM文凭,以及独中统考文凭,几与华文国民型中学无异而称为“变种独中”。
事实上,双轨独中让学生报考政府考试与独中统考文凭,提供独中毕业生更宽广的出路,持优异大马教育文凭及高等教育文凭的学生足与其他源流学生竞争进入国立大学就读的机会;若持优异统考文凭成绩,可选择私立大专院校,双联课程甚至出国深造。承认统考文凭的国内与外国大专院校日渐增加,将有助于统考文凭最终获得承认,但需要“有心人”快马加鞭,从课程考试局与学术文凭验证局著手以寻求解决。
为此,过去独中坚持以华文为单一教学媒介的原则已随时代被淘汰。全马独中三语教学蔚然成风。此外,有人会认为语文科应以母语为教学媒介,亦有人认为母语教数理更佳,这将掀起新一轮数理“华化”的问题,考验董总能否与时并进,对所谓双轨独中的办学制度抱持怎样的宏观态度与视野。
关丹独中声称采用吉隆坡中华分校的模式,惟甚有可能被“加料”,即所谓技术问题,包括采用的媒介语、宿舍及学费等。其中最关键的,为是否“强制”非双轨制不可?尤担心双轨制之下增加更多不符独中办学理念的条件,而导致中华文化受到冲击,从而逐步朝向国民型中学的格局发展,与单源流小学不谋而合,以团结全民的借口,提早为教改作实验,同时测探民意。
独中既是私立、民办的教育机构,应与宗教学校、国际学校享有同等的地位与发展的机会,不能以团结全民为由而改变华文独中的特质;特别是德、智、体三育之首的德育凌驾各源流学校之上,最是难能可贵,也是华裔家长选择将子女送入独中一因素,更是尽管经济负担比国中沉重,他们亦甘之如饴的原因。